工作人员在贵州致福光谷产业园内忙碌 (陈 曦 摄)

8月5日,首届贵州科技节在贵阳隆重开幕。随后,首届贵州科技节毕节市配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资料图)

近年来,毕节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加快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为毕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这堂课很有用!今后,我将把这些科学知识用到实践中,争取有个好收成。”七星关区文阁乡三元社区居民汪诗明说。

今年5月,七星关区科技特派团成员到三元社区,讲解枇杷树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现场,种植户们听得津津有味。

自2014年以来,毕节市选派科技特派员3500余人次,并率先在全省开展“科技特派员之家”试点建设。2023年,全市市级及以上科技特派员462人、组成9个服务团、建立55支产业技术服务组,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

近年来,毕节不断加强科技服务,努力完善科技平台建设。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00余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00余项。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4家,市级财政投入科技资金超过1亿元。

2015年5月,贵州致福光谷产业园在七星关区正式成立。8年耕耘,贵州致福光谷产业园已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光创服务中心科技创新平台,数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汇聚于此。

贵州致福光谷产业园的发展壮大,是毕节创新平台载体取得累累硕果的一个缩影——

我市先后获批毕节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贵州毕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毕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毕节先后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5个、省级星创天地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1个;

……

随着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平台有序搭建,为毕节科技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即将有一批游客到达景区,请安保部门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在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村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边看着电脑屏幕的数据,一边通过电话调度景区相关工作。

化屋村发展“智慧旅游”,得益于该村打造的5G+数智乡村治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平台上,游客流量、游客来源、游客消费等数据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来访游客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科技融入生活,创新驱动发展。放眼毕节,运用科技成果助力“四化”发展的故事不断上演。

——在新型工业化方面,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以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核心作用,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近20项。此外,建成赫章县韭菜坪风电场、威宁自治县平箐光伏发电站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工程。

——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全市行政村4G网络和光纤网络全覆盖、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累计建成5G基站9800余个。——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在科技项目推动下,苹果、樱桃、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蹄疾步稳,累计推广应用自育、引进品种及先进适农技术3960.3万亩。

——在旅游产业化方面,毕节聚焦智慧旅游提质升级,科技赋能旅游产业化发展,相继建成百里杜鹃、织金洞、九洞天、中果河等景区智慧旅游项目。

在翠柏环绕的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凤村,一栋白墙黑瓦的二层小楼引人注目——这是建于2021年3月的龙凤科技小院。

龙凤科技小院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让科研成果更好地在田间转化,用科技之力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毕节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省科技厅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实施合作项目21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攻关、中医药大健康、新型建材开发等领域科技项目获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全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开展远程医疗2461例次、开展新适宜技术251个、开展新项目99项……

同时,大力实施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成功创建七星关区、大方县、织金县、威宁自治县等4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全国“大思政”科学实践教学基地1个、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6个;连续举办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两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深入开展科普“六进”活动1.2万余场次,1400余名科普专家团成员、约1.5万名科技志愿者成为科普工作重要社会力量。

起步新征程,毕节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全力推动科普惠民,让群众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