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肿瘤杂志》发布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首次公布了各个省份的癌症谱系流行情况。
这份报告中,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肺癌,死亡率居第四位,并且2000年-2016年以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按照性别划分,在男性和女性当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均为第四位。按照地域划分,城市人口结直肠癌高发,居恶性肿瘤第三位。
(资料图片)
近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策划发起的“医学专家解读十大主要流行癌谱防治专题”系列直播中,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张海波解答了关于结直肠癌早期发病表现、检查手段及现有临床治疗方式与挑战等多个问题。
肠癌早期症状易被忽略 要重视身体“信号”
在张海波的临床实践中,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结直肠癌患者,有些人在20多岁就发生了肠癌,甚至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张海波强调,这个变化是一个从医生到患者都需要关注的趋势。
他还谈到,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特点包括——确诊时多数已经是中晚期。这跟普通人群对肿瘤知识的掌握、就医意识和筛查意识薄弱有关,也跟消化道肿瘤前期的发病表现有关。
据了解,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较少,也不容易引起重视。包括腹痛、大便性状的改变、便血、贫血、梗阻以及肝区疼痛等症状往往在发生初期被忽略,也出于对肠镜检查的抗拒,很多结直肠癌错失了早期发现的机会。
因此,张海波呼吁,“一定要重视身体的语言或者是信号,当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身体一定会第一时间会告诉你,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此外,规律进行体检和相关筛查也是发现早期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在早期筛查层面,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张海波表示,如浙江、广东等地区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地区,粪便凝血等肠癌简易筛查方式推广较早,因此在结直肠癌的早筛方面成效较好。但还有很多地区存在提升空间,地方政府的重视、民众接受度和简便易行的筛查措施,都非常重要。
免疫治疗带来临床获益新突破 5年生存率已有提升
如果确诊患结直肠癌,目前临床中又有哪些治疗手段和挑战?患者5年生存率如何?
张海波表示,确诊结直肠癌后,首先要明确分期。如果是早期,则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切除肿瘤后继续接受术后辅助治疗。晚期肿瘤也可以通过转化治疗,仍然进行切除。如果是不可切除的晚期肿瘤,则采取内科治疗为主的方式。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肿瘤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如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无论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还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VEGF及EGFR药物,或是一些多靶点的TKI类药物,都是已经应用到临床中的治疗手段。另外一个里程碑式药物的出现,也就是免疫治疗,使得肠癌治疗有了巨大的进步”。
在张海波提到的这类药物出现以前,也就是在化疗时代,晚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极低,在新的治疗手段出现后,晚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中位生存期可以达到3年时间。随着免疫治疗出现,尤其是针对免疫优势人群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他们的生存期更加会延长。
但值得一提的是,肠癌等恶性肿瘤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可以努力的空间。
张海波认为,肠癌对综合治疗的要求非常高,涉及手术、放疗、化疗及后期康复、营养等多学科参与全程诊断和治疗中。而这其中还存在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此外,在药物领域,仍然期待着更多新药的出现。比如靶向药物耐药后,还需要针对耐药治疗的药物。尤其是在肠癌三线治疗或三线治疗之后应该怎么去做,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张海波还提到,免疫治疗在免疫治疗非优势人群中怎样取得更大的突破,也是一个具有想象力的空间。
在与欧美肠癌治疗水平的差异上,张海波表示,目前国内的治疗水平已经从跟跑进步到了接近并行的阶段。
他提到,“像MDT(多学科)团队之前可能仅在国内一些大医院或肿瘤中心存在,但在国外这已经是一种常规治疗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在国内已经逐步推广开,但仍有一些改善空间。比如每一个肿瘤病人,都应该通过多学科的讨论,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手段以及治疗策略。另外,国产新药的出现及迭代也是国内治疗手段进步的一大重要表现”。
张海波特别提及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他表示,在肿瘤的全周期中,中药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早期从腺瘤到癌的过程中,中药可以起到预防作用;手术病人可以通过中医药治疗加快术后康复,减轻不良反应;终末期病人也可以使用中医药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目前,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还需要作出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依据,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更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