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球迷们都知道,直拍正胶快攻打法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传家宝”,早期一度统治国内外乒坛,我们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第一个世乒赛单打三连冠庄则栋、第一个男子大满贯得主刘国梁等人都是这类型打法的运动员。

不过随着国际乒联改革的“摧残”与乒乓球技术的变化,直拍正胶快攻选手已经在顶尖领域绝迹,目前唯一还坚持的一线选手严升在国内外属于排不上号的存在。

但有意思的是,曾经比直拍正胶快攻稀少得多的横拍正手正胶打法反而在最近几年崛起了许多高手,包括瑞典世界冠军法尔克、法国名将袁嘉楠、大运会黑马出泽杏佳等人。


(资料图片)

虽然以前也有过顶尖高手,但横拍正胶打法的运动员原本比直拍正胶少得多,如今不但没有像后者一样走向彻底的衰败,反而不断有新的名将涌现创造佳绩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常理与反常理

纵观整个乒坛的历史,横拍正手正胶的配置不但在职业领域极其稀有,就是业余圈也是凤毛麟角,原因就在于这种打法本身是“反常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横拍打法对比直拍的优点是相持强、中远台发力猛,而正胶快攻主打的是前三板、近台的进攻,很显然,这两者本身就存在冲突;此外,横拍的反手也是其优势所在,但既然选择了正手贴正胶,那就意味着要用正手作为得分利器,那反手的作用也容易下降。

反观直拍正胶打法就完美契合了双方的优点,非常符合常理——直拍前三板强,正胶也是;直拍速度快,正胶也是,明显比横拍更适合正胶。

当一个打法本身“不合理”的时候,那就肯定很难出成绩;如果难出成绩,自然也就很难激励其他人模仿,横拍正胶门派人丁不旺的根源就在于此。

二、不同的发展

纵观乒坛历史,横拍正手贴正胶的运动员很少,如果贴反手的话又不如生胶快、长胶贼,所以这类型打法的运动员极其稀少,能打出好成绩的就那么少数几个,比如滕义、李佳薇、巴蒂斯库、黄文冠等人,和直拍正胶门派相比差距甚远。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直拍正胶高手就越来越少,刘国梁是最后一位夺得单打世界冠军之人,自2001年杨影拿到世乒赛混双金牌后,再也没有类似选手在世界三大赛上取得佳绩。

不过横拍正胶运动员的“血脉”却一直没有断,21世纪还出现了两位世界冠军李佳薇、法尔克,而当今乒坛就有法尔克、袁嘉楠、出泽杏佳、张默等人。

在全言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拍打法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器材体系;其二,是新时期横拍正手正胶打法有意外的“加成”适应新时代。

三、同胶不同命

直拍门派的落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正胶运动员,他们早在9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不行了,虽然刘国梁强行“续命”成功了几年,但国际乒联推行38mm改40mm大球后,他们最核心的速度优势被彻底砍掉,旋转、力量又没有优势,逐渐被淘汰也是历史的必然。

而相比于直拍正胶,横拍正胶的速度虽然也受到了限制,但他们有三方面优势是直拍正胶所比不了的。

首先第一点,是横拍的握拍方式能让运动员进攻的时候更舒展、更有力量,再加上正胶的高弹力加持,所以这类型选手在近台能打出惊人的爆发力。

尤其在当下这个无机胶水加新塑料球的时代,横拍正胶打法的速度优势可能还没那么明显,但近台力量给对手带来的压迫感可能更有威胁,这也是他们的意外之喜。

其次,横拍反手天然好于直拍,有更多周旋的余地,这点相信不用过多的解释,毕竟直拍的反手漏洞问题众所周知。

最后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那就是横拍运动员在反手方面拥有更灵活的配胶方案,他们的可选择性远大于直拍,有人选择贴反胶来弥补旋转的不足(滕义、法尔克、袁嘉楠、张默、李佳薇),也有人继续贴颗粒来“怪上加怪”(比如巴蒂斯库、出泽杏佳、黄文冠)。

反观直拍正胶选手,反手大多只有反胶一个选择,就算偶尔贴颗粒,其所能发挥的作用也难以与横拍相比,在这方面又不如横拍那么灵活。

正是在以上几个方面优势的加成下,横拍正胶运动员依旧能在新时期打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战绩,而直拍正胶的辉煌却在渐行渐远,无以为继。

四、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直拍正胶打法之所以现在发展不如横拍,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直拍现在不如横拍:在当今乒坛,直握球拍的灵巧性得不到发挥,速度被大幅度削弱,反手实力不足,力量与旋转也难一击制胜,被迫相持后又容易陷入被动。

而相对来说,横拍正手正胶相对更兼容新的时代,而且还有物以稀为贵的属性:原本就比直拍正胶快攻稀有,大家对这个门派的研究非常匮乏,再加上长时间看不到几个水平高的运动员,真遇到的话非常容易不适应,许昕、林高远、王曼昱等人都有吃亏。

但总的来说,横拍正胶打法也难攀登乒坛最高峰,不过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些运动员的正手弧圈球感觉不好,与其打反胶去充当“炮灰”,何不换胶皮、出奇制胜为自己争取机会呢?

至于直拍正胶门派的话——如果没有新的器材改革,他们想再次崛起已经不太可能,业余爱好者也会越来越少,只能让人留下无尽的叹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