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焰升腾,照亮夜空。昨天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并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今天5时16分,天舟六号顺利到站,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后续,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进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天舟六号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发航天器,也是改进型天舟货运飞船升级后的首次亮相。其货物装载能力突破7吨,运载能力大幅度提高。

昨天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新华社发

新飞船“肚量”更大

昨晚,文昌航天发射场,一抹尾焰划过夜空。在长七火箭助推下,天舟六号携带着新一批航天员生活物资飞入苍穹。它的“肚子”里装载了供神舟十六号和神舟十七号6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总计200余件货物,以及多项用于开展科学试验和验证的载荷。此次运输物资总重达5.8吨左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给天舟六号留出“停车位”,天舟五号几天前就顺利从空间站组合体后向端口撤离,转入独立飞行阶段。

两艘“天舟”,内部结构显著不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货运飞船系统副总指挥李志辉介绍,以天舟五号为基准,天舟六号将原本约4.4立方米的非密封后锥段更改为密封舱,取消了一层贮箱,此前位于后锥段舱内的设备则调整到了推进舱,“相当于加了一排座位,扩大了装载空间。”

经过优化的天舟六号整船物资装载能力提高至7.4吨,上行载货比达0.53。作为改进型全密封货运飞船,天舟六号成为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的货运飞船。

货物装载能力的显著提升,让天舟货运飞船发射频次可由2年4发降低至2年3发,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

关键核心元器件100%国产化

舱体结构的变化对焊接精度要求更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天舟货运飞船制造团队在后锥段首次采用了壁板焊接结构。加工过程中,团队还首次采用工件“原地不动”的加工模式。具备多种加工功能的可移动机器人配合各种设备,优化工艺路线,明显减少了舱体在不同车间之间的往返转运次数,让飞船的生产更加智能,效率也更高。

研制过程中,飞船的关键核心元器件实现了100%国产化。

李志辉说,天舟六号是天舟系列货运飞船改进型全密封4贮箱状态的首秀。至此,我国的全密封货运飞船型谱拓展为8贮箱标准型、4贮箱改进型两种状态,可以根据空间站补加推进剂上行需求选用。

特色货品送货到“站”

一批特色“货品”随着天舟六号飞向空间站。

氙气瓶是特色“货品”之一。在地球上,0.05牛的微力可以推动一张纸。但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通过氙气电离、喷射产生的0.05牛推力,能助力电推进系统维持住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和姿态。

空间应用系统的实(试)验载荷、实验单元及样品等98件产品,将助力空间站在轨开展4个领域的29项实(试)验。比如,燃烧科学实验柜将继续“点火”,探究微重力下燃烧产生的碳烟是如何形成的;单晶高温合金、氧化物功能晶体等新型材料会在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内生长;来自珠穆朗玛峰北坡、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极端环境的一批微生物则将到太空中走一圈,在梦天实验舱舱外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开展空间辐射损伤评估等研究。

小型化、一体化的激光雷达也将在天舟六号上开展试验。李志辉表示,在载人月球探测的交会对接过程中,将能看到它发挥的重要作用。

天舟六号还将一套生物实验样品下行预冷支持装置带入空间站。它像一台小型制冷机,能在生命科学实验样品返回地面前,在轨预先冷冻或冷藏,确保装载在下行冷包中的样品在跟随神舟飞船返回地球的过程中持续“保鲜”。

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的应用与发展阶段预计持续10年甚至更久,将有越来越多的空间科学实验有机会走入太空。

揭秘

发射前6小时“赶飞船”

天舟六号的“乘客”中,最沉得住气的一位——即将在空间站开展实验的干细胞实验单元,在发射前6小时才赶到。

这位“乘客”是一个几厘米见方、不到20厘米高的柱形盒子,装着约6毫升的干细胞溶液。“别看这细胞样品盒看着不起眼,但意义非常重大。”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仓怀兴介绍,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都是由干细胞分化发展而来。当人类越来越频繁地踏入宇宙并在其中长期生活,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各类辐射等对细胞的影响就必须纳入考量。

天舟六号“到站”后,两项围绕人体干细胞开展的生命科学实验将尽快开展。空间微重力环境对干细胞谱系分化的影响研究,会将人胚胎干细胞诱导成为生殖细胞,并探究微重力环境对生殖细胞形成及功能的影响;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干细胞3D生长及组织构建研究则将人多能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有望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干细胞在太空早期造血,助力再生医学等人体健康领域的探索。

仓怀兴通俗地解释:“太空旅行的概念不是天方夜谭,我们的后代甚至可能有移居其他星球的那一天。这次上行的两项生命科学实验,就是通过观察干细胞在极端环境下的变化,探究这些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要保证干细胞样品平安飞入太空、抵达空间站,科研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时间表,在发射前数天就开始准备,临场制备出最新鲜的干细胞样品,确认它们“活力十足”后,才能将其送入飞船。仓怀兴细数着每个节点——发射前6小时,临射安装模块才送往发射塔架;前5小时,模块“入座”;前3小时,装置加电运行。仓怀兴说:“动物细胞是很脆弱的,科研人员需要为它们提供充足的营养、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等,确保它们发射时处在最好的状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