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程耳导演在参加电影《无名》的宣传活动当中,被影迷提问,接下来的工作安排。程耳导演重申了二搭王一博,拍摄电影《人鱼》的事情。其实,早在大年初二的时候,程耳导演便通过《无名》的官方媒体平台,告知了影迷,将继续合作王一博,进行文艺片《人鱼》的拍摄。


(资料图)

程耳导演二次合作青年演员王一博,资方依旧是博纳影业,其实可以很好地证明两点。第一点,青年演员王一博的演技,是获得了程耳导演肯定的,不然,不会有第二次的合作。第二点,程耳导演虽然文艺属性明确,但其有着非常耀眼的商业价值,文艺片照样可以实现高票房,电影资方多次合作程耳导演,亦是明证。

关于青年演员王一博在电影《无名》当中的演技,其实没有什么有效的争议。什么叫有效争议呢?就是说演技好的,能够说出哪里好来。而说演技差的,也能说出到底何处差来。青年演员王一博在《无名》当中的演技,我已经做过分析内容,肯定他的多层次表演,这里不赘述。关于说演技差的,虽然也有类似声音,但看不到认真的论证,大抵都是过嘴瘾、瞎嚷嚷的,不能当作有效观点去看待。

程耳导演愿意二次合作王一博,首先是王一博这位青年演员确实有演技,且有较为不错的演技层次。其次,则是王一博在演技上的个人特色,是非常符合程耳导演电影的艺术审美气质的。大体来讲,王一博在个人表演上,自带一种“明朗的忧郁”。程耳导演的多部电影,也有这种忧郁感。这种气质,是演员去实现文艺片层次的重要演技前提准备条件。

在文艺作品当中,忧郁其实是一种思考气质。导演通过作品去思考人生与社会,而演员则通过忧郁去呈现角色和时代。王一博合作程耳,更像是文艺层面上的强强联合。青年演员王一博很可能凭借合作程耳导演的作品,让他在电影节上获得新人奖的一些奖项。我感觉,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那么,程耳导演二次合作王一博的电影《人鱼》,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在电影《无名》的宣传活动当中,程耳导演并未过多介绍这部《人鱼》。在部分资料平台当中,电影《人鱼》也只确定了王一博和王传君主演,故事内容等其它物料,也并未放出。好在,程耳导演有短篇小说《人鱼》刊出,这篇小说,可以对电影《人鱼》管中窥豹。

在小说《人鱼》当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家住涿州的女孩子,她只有初中学历,无法找到好的工作。早先,她只能站在街边发小广告。而后来,这个女孩子在北京工体旁边找到了一个水族馆的工作,下水当美人鱼。这份工作是按照次数付费。每次下水,是30分钟,给35元报酬。女主人公正常情况之下,每日可以下水三次,获得超过一百元的收入。

但是,在通勤方面,女主人公遇到了困境。她需要每天很早起床,从涿州的家中出发,坐三个小时的公交车,然后进入到北京的公交站点,继而,步行30分钟,才能到达水族馆。这意味着,这个涿州姑娘每天需要花费6个小时在通勤的路上。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见面,也是想要解决通勤的问题,希望能够在水族馆附近,获得一个住处。

男主人公(很可能就是电影《人鱼》当中王一博出演的角色)则是北京本地人,他有着人性善良的一面,当然,也有另一面。王传君应该饰演的是男主角的朋友,俩人在小说《人鱼》当中,也有不少的交集,并且要一起,帮助这位涿州姑娘租一个北京城中村的房子,并且希望半年起租。

女主人公因为经常下水,造成身上和脸上开始起包。而水族馆当中装扮成为美人鱼,是需要露背的。女主人公身上的包,容易给游客们造成不好的视觉体验。因此,女主人公已经无法继续下水了,只能等待病情好转之后,才能再次胜任。和女主人公一起工作的女孩,跳槽到了夜总会当中,在那里边的大鱼缸当中表演。

只基于程耳的小说《人鱼》来看,这部作品关怀的是大都市背景之下的饮食男女们,尤其是关怀大都市背景之下的孤独与通勤问题。孤独,是灵魂层面的。通勤时间太长,则是切实层面的。电影《人鱼》的艺术属性,应该便是对都市群体的这些人文关怀吧。(文/马庆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