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春节档的电影都是各类喜剧和所谓的大片儿,感觉如果不是热热闹闹的影片,就不能在这个档期上映。

电影《无名》破了例,勇闯了这个时点,虽然一开始不被各方看好,但“低开高走”更说明好电影在什么档期都不会被埋没。

之前我就写过,有多少很久没去过影院的人(无关哪个时点),就会有多少一定会为了这部影片而走进影院的人。


(相关资料图)

当时影片还未上映,我能看到的只是发布出来的几支预告片段,可我笃定这是部好电影,说它可以获奖。因为运镜的高级与光影的审美,已经好久没在国产片中见到了。

对耳导一无所知,也没看过他之前的任何片子,如果不是王一博,我根本不会关注到这部片子,更不会认识到这样一位鬼才的导演。

没有如果,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看两个人不同年份照片的对比,耳导是“戾气”尽退,锐意已经被周身溶解。一博是沉淀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又稳又广阔。感觉两个人在这个阶段遇上真的很难说不是缘分,差一年、两年都很难说还会不会是如今这个合作局面。

“比愉快还要再愉快一点”的门槛很高,是需要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

说回电影。我从不觉得过年就一定要看合家欢的影片,比起一堆烂梗堆积起来的所谓欢乐团圆,我更想看到有思想、有深度、有思考的、不把观众当傻子的诚意之作。什么类型都无所谓,只是要让大众能有更多的选择。喜欢喜剧的就去看喜剧,喜欢动漫的就去看动漫,喜欢小众文艺片的就去看文艺片……毕竟,百花齐放,才是春天。

2017年,《罗曼蒂克消亡史》以1.2亿的票房下映,程耳写了篇短文《对得起这碗白米饭》,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欲望无休无止,但我们要注意吃相,对于这份工作,我们应有起码的品味与现时代的审美,趋于准确地表达,不要让观众在漆黑的电影院里,因我们的草率无知甚至胡闹而感到羞愧。”

2023年,《无名》上映,程耳在预告片的结尾打出“尊重观众,观众不应该被低估”的字样,六年时间过去了,程耳依然是程耳。

不是爱屋及乌,是发自内心的钦佩这个说话不紧不慢、松弛有度且言之有物的文化人,不仅仅是一个电影导演,还是一个真正的心怀悲悯的文化人。

看到今天《无名》官微新发布的浴室片段,也就更可以感受到耳导言谈中对一博的喜爱是多么地发自肺腑,太震撼了,那颤抖的手和喉结,那满脸鲜血下的无助、痛苦、挣扎、隐忍,都被他表现得丝丝入扣。

感谢耳导慧眼识珠,也感谢一博带我们认识了多才的导演。动人之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点惜才之意。因为惜才,所以相互尊重,互相保护,全心投入,彼此照亮。在一个内心秩序不稳固的时代,这种尚古的君子之风太弥足珍贵。

虽然世恶道险,但依然有很多对理想坚守之人,希望长夜不负赶路人,愿理想者的灯塔永远明亮。

(注:图源网络,侵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