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三体》火爆收官,让人们再次看到了文学作品影视化的魅力。曾经,莫言、余华、李碧华、王朔、刘震云等严肃作家的文学作品,一直是影视作品改编的富矿。随着青年作家逐渐成为行业领军,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的文学作品被影视化。接下来,还有《我的朋友安德烈》《这么多年》《念念相忘》《穿过月亮的旅行》《被我弄丢两次的王斤斤》《回廊亭》《陌生人》等一大批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新片,即将登陆大银幕,电影与文学的连接越来越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学作品是影视改编的“富矿”

2月14日晚,热映了一个月的电视剧《三体》正式收官。“幽灵倒计时”、“三体游戏”、红岸基地、古筝行动等诸多小说中的名场面得以在荧幕上“神还原”,引发观众热议。特别是剧集收尾处展现的恢宏震撼的“古筝行动”,没看过原著的观众被震撼得目瞪口呆。还有不少看过原著的网友,认同此一幕是对刘慈欣小说的“神还原”:“好像把小说中的场景‘抠’出来了!”

从各个方面来说,这一版《三体》呈现的效果都是比较成功的:从接受者的角度说,《三体》能够得到理想的影视化改编,对于读者和观众来说都是一件幸事;从创作者的角度说,影视工作者从《三体》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到丰富的创作源泉,电视剧《三体》也为其他文字的影视化之路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无论古今中外,文学与艺术一直联系紧密,一些知名的文学作品,一直是美术、音乐、舞蹈尤其是戏剧表演等艺术门类改编的富矿。单就我们中国的影视行业来说,一批当代严肃作家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学力量。特别是在上世纪末,涌现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电影作品。

例如,导演陈凯歌根据当代作家李碧华的长篇小说《霸王别姬》改编的同名电影,1993年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成为首部获此奖项的中国影片。之后,导演张艺谋根据小说创作的一大批电影作品屡屡闪耀国际影坛,其中包括:根据当代作家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1988年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

近10年,一些更年轻作家的文学作品,被大量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尤其是一些电视剧作品取得了现象级的效果。例如,“80后”作家马伯庸已有超10部文学作品被影视化、舞台化——《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是马伯庸最先被改编的文学作品。2019年,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开播后成功出圈,热搜不断。很多人开始关注长安城布局、大唐妆容服饰、日常生活习惯等,剧中人物吃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卖断了货,甚至带动西安旅游热度上涨。现下,根据其纪实文学改编的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正在热播,据了解“马伯庸宇宙”正在制作和待播的影视作品还有《两京十五日》《天启异闻录》《长安的荔枝》《大明书商》《敦煌英雄》《幽陵道》《长安十二时辰2》《四海鲸骑》《汴京》《龙与地下铁》等。

这批待映电影都脱胎自文学作品

随着青年作家逐渐成为行业领军,越来越多青年作家的文学作品被影视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一大批或已经定档、或计划上映的电影作品,都脱胎自青年作家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的受众更年轻化。其中包括:带有浑厚时代感的作品、悬疑犯罪类型作品、聚焦青少年群像的作品、带有“城市乡愁”意味的作品、讲述青春校园懵懂爱情的作品等。

“80后”作家双雪涛的作品有着浑然天成的戏剧性,还颇有浪漫主义精神的余韵,近些年,他的作品成为影视改编的大热门。自2021年开始,他创作的奇幻冒险类小说《刺杀小说家》、悬疑刑侦类小说《平原上的摩西》等都被陆续改编成影视作品,给青年电影人提供了无数发挥空间。2月6日,演员董子健第一次当导演执导的《我的朋友安德烈》官宣杀青。董子健曾经主演过《平原上的摩西》,首执导筒的他,再度选择双雪涛的小说《我的朋友安德烈》,还邀来好友刘昊然共同主演。

另一位来自东北的青年作家郑执,也是这些年影视圈的新宠。此前,郑执的小说《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改编成同名电影,该片在2020年七夕档获得超5亿元的总票房,他的《生吞》也在2022年被改编成剧集《胆小鬼》。根据他的短篇小说《仙症》改编的电影《刺猬》已经杀青,由顾长卫执导,葛优、王俊凯主演,有望在今年上映。2月14日,根据郑执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被我弄丢两次的王斤斤》也官宣了主演檀健次、张婧仪。

迟子建在当代中国文坛具有广泛影响力,她是首位3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其代表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她的小说《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曾于2016年被改编成一部朴实感人的文艺片《布基兰》。很快,又有一部改编自迟子建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的电影《穿过月亮的旅行》即将开拍,该片由李蔚然执导,张子枫、胡先煦领衔主演。故事讲述的是一对新婚燕尔却在不同城市打工的夫妻,在中秋节当日双向奔赴的故事。

八月长安的“振华中学”系列青春小说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算得上是年轻观众心中的“青春文学界的名著”。她的“振华中学三部曲”《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橘生淮南》,都有比较成功的影视化作品,电影版《最好的我们》《暗恋·橘生淮南》分别在2019年、2022年端午档上映,还成为档期内的票房贡献主力。很快,又有一部根据八月长安“振华中学”系列小说《早恋》改编的青春爱情片《这么多年》将于5月20日上映,该片由张新成、孙千主演。

文学与影视将迎来精品化融合

可以说,现阶段国产电影、电视剧在创作时,有很大一部分数量的作品改编于文学作品,还有一部分作品在创作时更依赖原创剧本或真实事件。相比之下,整个行业更加工业化的美国和日本,其影视作品在着手打磨时,就会率先选择那些比较成熟的文学作品、漫画动画入手。

影评人冯小强认为,就美国好莱坞这边来说,前几年非常火爆的超级英雄系列,都脱胎于漫威公司和DC公司的漫画和动画。当下好莱坞最为潮流的科幻片,则是以丹尼斯·维伦纽瓦、克里斯托弗·诺兰等为代表的钟情于实景拍摄的导演的作品,前者曾拍摄了《银翼杀手2049》(改编自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沙丘》(改编自弗兰克·赫伯特的同名小说),后者正在拍摄《奥本海默》(改编自《美国普罗米修斯: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

再看日本,日本本土有大量的电影脱胎自文学作品,其文学作品的魅力也席卷内地。东野圭吾作为目前作品最畅销的日本推理小说家,他的作品已经成为中日两地改编的热门。日本根据东野圭吾推理小说改编的《假面饭店》《祈祷落幕时》等影片都曾登陆中国大银幕,中国内地也改编了多部东野圭吾的小说,包括已经播映的电视剧版《十日游戏》《回廊亭》、电影版《嫌疑人X的献身》等。根据东野圭吾小说《长长的回廊》改编的电影《回廊亭》将于3月10日上映,《彷徨之刃》《绑架游戏》等东野圭吾的中国版电影也都已经拍摄完成,即将公映。

文学作品是作家运用各种手段,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熔铸成活生生的文学形象,伴随着想象和虚拟。影视作品是融合了时空与视听,将虚拟之物具象化。并非所有的小说都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即便是适合,把文字转化成为影像也有难度和挑战。但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虽有类型差异,二者却并不互斥。文学与影视是一种相互区分、相互激励而又相互生发、相互成全,最终相互增强和放大的关系。目前,中国影视行业主要将目光投向一些情节性比较强的网络小说、流行小说、畅销小说,随着悬疑类和科幻类作品热度的提升,这类作品的热度也逐渐提升,《三体》电视剧就是一份比较理想的答卷。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互相磨合、双向奔赴,让影视与文学互相借力破圈,拓宽出一个承载更大力量的文艺空间。(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邢媛)

原标题:文学与影视:互相借力的双生花

值班主任:李欢

作者:邢媛

责任编辑:李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