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武红鹏 德州报道


【资料图】

5月17日,“首善之区魅力德城”首届全国主流媒体德城行采访团一行来到运河古街码头,在准备登上画舫领略运河美景时,采访团一行惊喜地看到德州市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德胜应邀而来,简短交谈后,王德胜在画舫中向采访团一行说起了大运河德州段的故事。

“中国大运河在2014年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一共有三段运河,分别是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伴随着隋炀帝608年开凿了隋唐大运河,德州段进入了大运河时代。”两岸绿影缓缓倒退,在粼粼水声中,王德胜说起大运河的历史。

据王德胜介绍,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全长达2700公里,到了元代,为了让当时已经成为首都的北京能成为一个更便利漕运的基地,就把大运河裁弯取直为1700公里。因此在2014年大运河申遗时,就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概念:大运河不是一个点,而应该作为一条线形的文化遗产申遗。

“举一个例子,我们所熟悉的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都是混凝土时代的运河,是用混凝土砌的河道。而作为我们传承千年的大运河,用的技术是夯土,从公元608年至今已有1415年,用夯土夯的堤能够维持到现在,大的河道基本上没有变。也就说我们中国人的夯土技术到今天为止赢得了世界专家的赞叹,甚至有点不可思议。”王德胜自豪地说道。

不仅如此,大运河德州段传承至今最经典的水利工程当属“三弯抵一闸”了,这一河段从武城县四女寺水利枢纽到德城区二屯镇,直线距离25公里,但是河道距离达到了45公里,在这多出来的20公里中,古人共人工做弯39道。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可以减缓水流,减少对两岸百姓生活与城市建筑的威胁;二是可以保持水量,保障航船的通行。这一运河经典,正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途中,王德胜还先后给大家讲述了大运河通航四水合一和古时运河船工号子的故事,句句都引人入胜,让采访团成员感慨不已。

“大运河断航是在哪年?”党报头条记者提问道。

“大运河终止漕运是在清代光绪27年清政府颁布了停漕改革令,但是对德州这一段影响并不是非常大,德州段一直保持到了1978年,而到了1989年,我们德州卫运河航运局取消了建制。”王德胜告诉记者,大运河在德州解放之后一直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在武城县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北边有一个老船闸,那个船闸大约过境过闸货物9700多万吨,最多的时候一年内河航运65万吨,为山东省内河航运的1/4。

王德胜告诉大家,大运河的水最初来自大别山的两条河流——漳河和卫河,两条河在徐万仓汇合后至四女寺枢纽叫卫运河。后来,建成的岳城水库截断了漳河的水,再之后建设了红旗渠,让大别山往下走的水又倒了回去,大运河的水因此逐年减少。针对这种情况,大运河沿线8省35市一直在呼吁此事,德州市政协连续10年提案大运河德州段保护传承利用提速,加快通航通水。

2022年4月28号,在国家统一调度之下,来自上游的岳城水库放水、来自于武城大屯水库所蓄的长江水开始放水、来自齐河县的黄河水开始引黄到大运河中,再加上德州的中水,四水合一汇入大运河,运河沿岸百姓十几年的愿望得以实现。

“在四女寺水利枢纽附近有一处倒虹吸工程,这里就是四水合一的地方,很少有人知道,不起眼但是伟大。”王德胜说,“单霁翔院长来德州的时候,曾经在四女寺采访过一个叫张和平老人,张和平就说:‘我这一辈子又看到运河通水了,我感觉我人生圆满了。’这说明运河两边的老百姓对这条河流的感情已经浸入了骨子里,对他们来说,有了河才有了德州、才有了生活,这是在这座城市里面生活的人们凝固在血脉里的情结。”

“您能不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运河德州段漕运最繁荣时候的景象?”农村大众报记者问道。

“大运河最繁忙的时候是明代永乐年间,但是大运河真正给德州这座城市带来巨大变化的,是在明代明洪武30年,也就是1397年才建设了目前我们的德州主城区。”王德胜介绍说,当年建城时的功能是军事基地,没有州民,里面住的全是为了保卫大运河沿线的驻军。但由于大运河强势的商贸拉动作用,德州在1411年完成了城市的功能的转变,成为一个商贸性的城市,德州第一次有了城市功能的规划,出现了柴市街、米市街、马市街等德州第一批街巷。明永乐年间开始,德州出现了运河四大粮仓之一——德州仓,德州也进入了全国33个重要的商贸城市之一。苏禄东王也就是在那时去北京晋拜皇帝的时候,在归途中病逝葬于德州市德城区,成为了中国唯一的驻有外国王室后裔守陵村落的异邦王陵。康熙乾隆年间,康熙帝南巡在德州住了20多次,在国宝级书画珍品《乾隆南巡图》中有一卷叫《过德州》,记录了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过境德州的场景,这幅画作目前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个城市从1400多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概括为因槽设仓、因仓设卫、因卫筑城、因城兴史的发展过程。德州市在2021年成立了大运河保护开发利用的指挥部,提出了要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城市建设,打造黄河国家公园、大运河文化公园。同时,德州站在全域的角度,在2022年2月份提出了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大家看到两岸的芦苇丛,就是为了展示大运河的‘原真古貌’而刻意保留的。”王德胜说,“单霁翔院长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大运河是中国的一条龙脉,而德州是龙脉的七寸。’九达天衢,神京门户,在康熙年间,《山东通志》用‘人文飚起,名卿蝉联,实甲山左’表述德州。这些都表达了德州市的区域优势。”

画舫穿行东风路桥下时,岸边传来了热闹的秧歌声。

“在与我们阔别了100多年以后,就是因为运河又有了水,两岸焕发了生机,人们对这座城市又恢复到以前一种勃勃生机的期望的状态,而这座城市的更新也将随之出现转机。 ”王德胜说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