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和工作压力增大

跨时区出行、轮班工作、熬夜加班等

让不少人受生物钟紊乱问题困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表现为睡眠障碍等症状

引发此类症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又该如何解决?

往下看,这项研究有新进展↓

生物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

科研团队发现了

引发此类症状的根本原因

并提出解决方案

6月2日,相关成果发表于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

生物钟这个概念

您一定不陌生

跨时区出行、熬夜、精神压力大

都会导致生物钟紊乱

军事科学院

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

经过不断探索

发现了导致生物钟紊乱的原理

有望研发调控生物钟的临床用药

改善相关人群失眠、代谢紊乱等症状

昼夜节律,俗称“生物钟”

是生物为了适应地球自转

产生的昼夜更替

而形成的一种节律性生命活动规律

据了解

大脑的SCN (视交叉上核)区域

就是昼夜节律的指挥中枢

它如何维持

机体内部节律的稳定性

既往研究还不清楚

目前,国际上也没有研究出

针对节律调控的临床药物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

大脑内的神经细胞纤毛如同天线一样

每隔24小时会伸缩一次

就像时钟上的指针

通过它可实现

节律调整和时差调节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研究员李慧艳介绍

生物钟原来一直被大家认为

是一种无形的“时钟”

而此次发现伸出细胞表面

呈现“天线”样的初级纤毛

呈现的节律性变化

指示着生物钟

是一种有形的、可视化的内部时钟

解密!原创性发现!

研究中,科研人员

通过对大脑SCN区纤毛结构的

连续观察

惊奇地发现了

纤毛节律性变化的特殊现象

揭示出纤毛具有节律调节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

纤毛能带动细胞间同频共振

最终实现机体内部节律的一致性

李慧艳表示

我们发现纤毛

是实现生物钟同频共振的细胞器

利用这一发现就可以调控生物钟

在节律紊乱时

可以把它关掉,全部清零

这时候外界再给一个新的节律

我们的身体就可以立即建立一个

新的、与外界完全同步的、

稳定的、健康的节律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研究员张学敏介绍

纤毛是调控节律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器

如果没有纤毛这个结构

大脑特定的核团SCN区域的

神经元各自为营

不能实现同频共振

机体就难以抵御

外界环境对节律的干扰

科研人员进行了小鼠的倒时差实验

正常小鼠需要7~9天

才能适应新的时间周期

而实验小鼠仅需1~2天

就适应了新的时间周期

此项发现为节律调控新药研发

开辟了全新路径

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

特定神经元的纤毛是调控节律的细胞器

这一原创性发现

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

让科研人员为后续研发药物、

解决相关健康问题充满信心

为节律紊乱所致疾病的治疗

提供了原理遵循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央视一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