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规划备案和内容审查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拍摄制作备案、加强“注水剧”治理、审查管理、遏制天价片酬进行了规定,其中和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便是对“注水剧”的治理。此前广电总局已经多次整治“注水剧”,这一次收效又将如何?

广电总局又“出手”了


(资料图片)

据《通知》,电视剧、网络剧原则上不超过40集,网络剧每集时长参照电视剧时长标准管理。对于中长剧集和短剧,要发挥优势特长,根据题材和内容含量合理确定集数。

审查中将关注情节拖沓、内容注水现象,对问题明显的剧集进行删减压缩。同时,还要防止“注水剧”采用拆分成上下部、拍摄多季等方式规避集数要求,原则上不允许短时间内连续播出2部以上人物、剧情贯通但分别取得发行许可的剧集,同系列剧集与前一部开播间隔一般不得少于12个月。

可以预见,新规的出台,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剧集集数超长、切分成多部播出的现象,对未来的影视创作和剧集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注水剧”不是一个新词,早在2020年初,广电总局就曾针对“注水”乱象下发文件,提倡电视剧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2022年,广电总局发布并实施了《电视剧母版制作规范》,作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推荐性行业标准,对于剧集的“注水”行为作出了限制,也被业内称为“限集令”。而此次的《通知》对“注水剧”进行了更加细化的要求。业内人士表示,《通知》主要针对的是剧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一剧两播”模式。

所谓“一剧两播”,就是把一部剧分为上下两部,这种模式由来已久,但在“限集令”发布后却成了制作方和平台最为青睐的消解限制的方式。尤其是在“流量明星”扎堆的古装剧,这些剧集多由大IP改编而来,影视化后如何合乎规定,又将故事情节和人物脉络梳理清楚,还要制造话题打造长尾效应,这确实是一个难题,而“一剧两播”恰好能完美解决。

最早展开网剧上下部实验的是2021年播出的、由任嘉伦和白鹿主演的《周生如故》,剧情分为古装、现代两个部分,电视剧也分成了上下部,两部达到了54集。

《周生如故》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后,去年大热的古装剧几乎都延续了这一模式。由吴磊、赵露思主演的《星河灿烂》《月升沧海》,光看名字以为是两部剧,其实是把关心则乱的小说《星汉灿烂,幸甚至哉》改成了上下两部,两部电视剧总长56集,第一部播完当天第二部马上上档。杨紫、成毅主演的《沉香如屑》《沉香重华》,迪丽热巴、任嘉伦主演的《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也都走的是这个路子。

观众苦“注水剧”久矣

一部剧为何要拆分为两部剧,背后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首先是来自投资回报的压力,有助于吃到粉丝红利,配合点映模式迅速变现,因此带动业内趋之若鹜;其次,也与部分IP剧的改编方式有关。此外,周播剧场也是促使电视剧越拍越长的一个原因。播出时间被拉长,集数过短不利于话题发酵,拉长集数能更好地适应周播的需求。

当今的很多网络小说动辄数百万字,人物洋洋洒洒几十甚至上百个,作者花费数年才更完,读者也追更了几年,投资方更是花费巨资才购得改编权。从创作者的角度,40集的体量未必能展现原著精髓,站在制作方和平台的角度,则要求创作者挖掘IP的最大效益。

对此,有人提出为何不分成多季去拍?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是资金问题,很多演员都是按整部剧集打包谈价格,如果分成两季则是两次片酬。再者,演员档期难定,聚集原班人马又是一大难题。以《赘婿》《庆余年》来说,如此大热剧集,应该不差钱,但是请回原班人马也要费上几年周折,个别演员换人还要经历原著党、上一季观众的质疑。更何况,大部分剧集一 开始的定位就不是朝着精品打造的,只需要割一茬韭菜,分成两部免了后顾之忧。

业内人士透露,在《通知》出台之前,很多制作方已经提前收到消息,已经制作完成的电视剧正在抓紧合并,正在拍摄或筹备的剧集,也将上下部计划改为一部。

有消息称,此前被传出分上下部播出的《乐游原》已经进行了合并,改为40集。根据狂上加狂小说《娇藏》改编的网剧《柳州记》近日开机,原计划是拆为两部,现确定为40集体量。正在热播的《长相思》也受到了影响,第二季由原来的35集变更为21集。

《通知》发布后,引发追剧党纷纷点赞,可见观众苦“注水剧”久矣。出演古装剧的很多演员是年轻的流量明星,在他们身后站着为数众多的粉丝。对粉丝而言,他们当然希望偶像的剧能播得时间长一点,为此贡献点击量、话题,购买周边产品,必要时参与超前点映。而这一切都会让平台和制作方收获红利,便于投资回报率最大化。

但普通观众不一样,他们最关心的是剧集的质量,故事好不好看,逻辑清不清楚,特效合格不合格,表演过不过关。如果剧集质量过硬,即便是拍到十季,也自然有人买单,但是口碑如果不足以支撑体量,任谁也不会傻傻付费。

短剧的春天来了

电视剧之所以能被观众喜欢,是因为情节、表演、逻辑讲得通,这些和集数多少关系不大。

87版《红楼梦》讲了120回的内容,只用了36集就成就了一代经典;86版《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也不过拍了25集。而在近年来的高分作品中,被网友笑称“盘出包浆”的《甄嬛传》长达76集,“豆瓣神作”《琅琊榜》50集,古装剧爆款《陈情令》50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58集,《香蜜沉沉烬如霜》63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达78集,长剧再长,很多观众依然不忍开倍速;体量较小的剧集中,23集的《山海情》、39集的《狂飙》,12集的《漫长的季节》甚至让观众反复观看,一“刷”再“刷”。

反之,那些为了追求利益不惜牺牲质量,造成病态膨胀、集数冗长、内容空洞的乱象,已经严重损害了观众的收视权益,影响了国产剧的良性发展。

对“一剧两播”的整治,反映了观众对“注水剧”的态度。对于《通知》,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意外,甚至认为发布时间远于预想时间。去年,部分平台已经对剧方提出要求,电视剧总量不能超过40集。而《通知》的出台,意味着对产业链上游的制作公司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朝着精品打造,才能在集数变少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广告和流量收益,从而保证自身收益不受影响。

“精品化”是国产剧的长远出路,这一点在《通知》第一条中也有所体现。对于科学规范做好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工作提到,电视剧、网络剧项目在申报备案公示时,制作机构毋需完成全部剧本创作,但需要提交1万字左右的剧本大纲和创作阐述。提供剧本大纲意味着影视公司将面临一次大洗牌,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的公司或将失去更多资源,真正的头部内容公司则会得到更多机会,而这也和当下观众对精品内容的需求是一致的。

长剧“去水”,短剧迎来发展黄金期,受到更多资本和观众的青睐。从早些年的小成本网剧,到如今大腕云集的S+作品,《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我是余欢水》《漫长的季节》《开端》等中、小体量的作品逐一以爆款姿态被观众认可,因为轻体量、强反转、爽感在线,短剧契合了当下互联网快消时代,尤其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观众对于短平快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其崛起可谓势不可挡,各大传统平台纷纷转战短视频赛道。

但是短剧不是长剧的替代品,无论哪个时代,观众对优秀剧集的需求不会降低。广电总局对集数进行规范,体现了观众、平台、制作方等对剧集市场的需求和展望,当各方回归理性,精品才不会是稀缺品。

原标题:拜拜了,“注水剧”?

值班主任:李欢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任晓斐

责任编辑:鞠月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