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娱乐Ifeng电影出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 杜迁
核心提要:
1.《荒原》上映,才算电影市场真正的百花齐放。它不只在于低成本电影杀进了市场,更在于这部电影撬动了一个内地几乎不存在的商业类型。
2.这是一个难度特别高的电影类型,主角因为种种原因被困在某个地方,她必须利用身边的一切独自逃生,逃生过程往往也是揭秘其内心或者故事悬念的过程,电影考验演员演技,也考验编剧和导演,怎么能让一个人的情节跌宕起伏、有视觉吸引力。
3.主演任素汐本身的性格、过往的银幕形象,和女主角丛林的适配度很高,且她的完成度也好。整部电影台词不多,但特别耐看、耐嚼,人物、故事、情感,依靠表演和细节建立起来。
垂头丧气两三年,内地电影市场终于迎来了复苏。
每周都有新片定档,每周都有新片上映。有底气的片子,点映都开了。好莱坞大片、日本动画,都安排上了。
但我觉得有《荒原》这样的电影,才算真的百花齐放。不只在于低成本电影也杀进了市场,更在于这部电影撬动了一个内地几乎不存在的商业类型。
01 中国终于有人拍这样的电影了
电影《荒原》几乎是任素汐的独角戏,一个女生的沙漠求生。
这是一个难度特别高的电影类型,姑且就称为“一个人电影”。主角因为种种原因被困在某个地方,ta必须利用身边的一切独自逃生,逃生过程往往也是揭秘其内心或者故事悬念的过程。
很考验演员演技,观众一两个小时只有这一张脸能盯着看。也考验编剧和导演,怎么让一个人的情节也跌宕起伏,有视觉吸引力。
国外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比如去年在内地上映的《坠落》,后半程,女主一个人从610米的废弃电视塔上求生。
詹姆斯·弗兰科主演的《127小时》,男主掉进峡谷地缝,手臂卡在巨石下面。
以及内地影迷特别喜欢的《活埋》,“死侍”瑞安·雷诺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钉在棺材里,不知道自己被埋在哪。
还有从这个类型衍生出来的《狙击电话亭》《恐怖直播》,从野外逃生到动作悬疑,种类很多,不断进化。而且因为故事与形式都很极致,部部都让人印象深刻,是商业和艺术结合得很好的一个类型。
但这么多年过去,国内几乎没有类似的作品。《荒原》可以说是第一部,很有开创性。
真看到中国导演拍的、中国演员演的、在中国影院上映的这么一个电影,我才切身理解戴锦华老说的那句话——低成本实验电影是“发动机”。
以前觉得实验性的、艺术性的电影,跟主流商业类型片搭不上,没法说前者能称为后者的养料,看上去转化不了。
但《荒原》就很有示范性和启发性。
成本确实不高,但在戈壁上取景,就是能拍出大场面。我看幕后花絮,李晨在现场特羡慕,“这风你花钱都买不着”“得多少特效才能做出这种风沙”。虽然穷,但请到了大自然做置景和特效。
“一个人电影”,这模式是外国的,移植到内地语境,一点不违和,人跟故事都立得住,还挺紧张刺激。
所以《荒原》给内地观众和电影公司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没拍过的类型,我们能拍,还能拍好。
这次是低成本,或许下一次就是更精良的大制作。这一次是荒野求生,或许下一次就能杂糅更多类型。这才是往前走、往上走,这种尝试才是百花齐放。
02 除了她,我想不到还有谁能演
然后不得不说独挑大梁的任素汐。
真的想了挺久,除了她,国内中生代女演员还有谁能演?我自己的答案是,没别人。因为任素汐本身的性格、过往的银幕形象,跟女主角丛林的适配度太高了。
我们要是说一个演员演的角色无可替代了,通常不是ta的演技到达顶峰了,而是性格底色相似,说悬点叫“人戏合一”。为什么能合一,因为演员跟角色像。
比如,《驴得水》里的张一曼,《无名之辈》里瘫痪的马嘉旗,《半个喜剧》里被骗的莫默,人倔、脾气大,说话办事爽快,心里有主意,几个角色都有相似的性格底色。
丛林也很倔强坚韧,爱憎分明,情感浓烈。开场她跟哥哥爆发争吵,哥哥当年没跟着爸爸一起来戈壁,结果爸爸失踪了。丛林质问哥哥:“你不该找一辈子吗!”
这女人说话,一个字一个钉,一个字砸一个坑。实际上,说这句话像是她自己决定找一辈子,而且任素汐一说,你特信她真会去找一辈子,她自带那股劲儿。
所以导演左志国说:“任素汐来演,观众会信她能走出来,别人演,可能观众不信。”
她演得也真好。是张颂文说的吗?好演员能让人有生理反应,我的生理反应就是渴啊,也没带水,给我渴得老在那干咽唾沫。
有一段任素汐喝水,喝了一口,在嘴里含着,然后上下左右慢慢晃脑袋。说晃不太严谨,是转到某一个角度,停下来,然后再换一个角度。就感觉那一口水在她嘴里转了好几圈,口腔里肯定每一个角落都被浸润了。
在沙漠里喝这口水,比吃米其林大餐还仔细。
故事继续向前,她嘴唇上多了几道竖着的干血痕。拿起瓶子,一张嘴,立刻又闭上了,眉头轻皱了一下。好像一张嘴,嘴上那裂口给扯开了。演得特别细又特别有逻辑,让人从生理上相信这个角色的处境。
每回喝水,她都能设计好多细节。你要仔细看,真是每场都喝出花了。散落在整个电影里,就是循序渐进,让人感同身受。
还有她用酒精消毒伤口那,我都不太会形容她的那条腿是怎么抖的,反正她一抖,一咬着牙喊,我就倒吸凉气往后躲。那段都没拍流血的伤口,就是拍她腿抖,痛感就穿透银幕了。
作为一个女观众,多夸两句。导演的镜头毫不避讳地拍了卫生巾,一次是女主角脚疼,用卫生巾垫鞋。一次是女主角腿被割伤,用卫生巾包裹伤口。镜头很平实地纪录了这些画面,不刻意也不躲闪。
然后我很喜欢任素汐的另一段表演,不是她得知真相后撕心裂肺地痛哭,而是她已经意识模糊、体力透支的时候,回想起哥哥的话,再次起身。
这时候任素汐有一个动作设计,她手里拿着那个对讲机,不是拿、不是握,而是把对讲机立在地上,像一个迷你拐杖一样,她撑着对讲机站了起来。这是一个动作、心理和主题合一的设计,她凭借着对哥哥的爱,凭借着哥哥还活着还在等着她信念站起来,这份信念支撑着她。
整部电影台词不多,但特别耐看、耐嚼,人物、故事、情感,依靠表演和细节建立起来。
到最后,丛林点起大火,一层层剥下衣服,像剥开伤疤、剥去伤痛,像获得新生。
这部电影里,她向外走,我们向她的心里走。她走出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彻底认识她了。
我们第一次拥有了这样一部电影,值得大家去电影院里品味欣赏。一定记得带瓶水!93分钟良心时长(是的,这破年头还好心人拍90分钟电影),不用担心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