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破5亿。

豆瓣评分7.8。

这已经是国产片春节档后最好的成绩之一,但还不是《保你平安》的天花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荣誉属于电影和团队,无疑,也属于大鹏。

大鹏,本名董成鹏,吉林省通化市集安人,1982年出生。

一脚跨进娱乐圈后,他的身份就不断转换:

从自导自演的《屌丝男士》一炮而红,大电影《煎饼侠》败坏了口碑,《缝纫机乐队》后的一蹶不振。

到《铤而走险》《受益人》《大赢家》等主演影片偶有惊喜。

再到参演《我不是潘金莲》《一出好戏》《无名》等大导演的作品,获得演技上的肯定。

执导短片《吉祥》拿下金马奖最佳短片。

虽从未停止过努力的脚步,但争议总是随之而来。

Sir曾撰文两篇讨论:大鹏哪里招人烦了,大鹏到底哪里不顺眼。

直到这个三月。

演员大鹏,导演大鹏,“屌丝”大鹏,都一同迎来自己的春天。

最常见的评论:大鹏进步了。

进步了吗?

进步在哪里?

为什么面对大鹏我们想到的总是“进步”?

Sir想在喧嚣过后聊清楚这些问题。

01

大鹏一直在变化,进化。

《煎饼侠》里,他讲述了一个在成功里迷失的人,认识自我的过程。

“屌丝”成名的男主角拒绝续集,选择拍一部他梦想已久的超级英雄片。

这是对大鹏转型决心的确认。

《缝纫机乐队》里,他讲述了一个曾被生活打败的失意中年人找回自我的故事。

让理想的璀璨照亮现实的残酷。

转折点是《吉祥如意》。

一次没有太多准备和筹划的返乡纪录,但他没有把故事局限在一个小镇青年老掉牙的乡愁故事,而是用接近于真实的影像,暴露了骨肉亲情中的不堪与算计。

大鹏的视角,从搭建乌托邦转向对乌托邦的背刺。

《保你平安》更像是两者间的平衡。

电影有两条线,大鹏饰演的墓地销售魏平安为了证明客户韩露不是坐台小姐,不惜千里迢迢,追根溯源,找到造谣的元凶。

与之呼应的另一条线是,魏平安的女儿魏磨砺亲眼目睹了一名女生偷窃,却栽赃给了另一个同学的全程。她想要说出真相,却受到威胁。

电影紧扣“还人清白”的主题,呼唤着互帮互助、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的朴素正义。

同样是实现男主角的一个梦想,但这次实现的却是一个更大的,和全世界为敌,为陌生人发声的“侠客梦”。

如《煎饼侠》里恶俗段子的堆叠,和如《缝纫机乐队》里过分油腻的煽情都已不见。

喜剧感更体现在人物本身的行为逻辑上,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桥段里。

走位风骚的侧方停车,男主梗着脖子去见女霸总,被问起喝什么茶水时,强装见过世面的回答“冰红茶”;

集合了反差、意外、抖包袱等各种喜剧技巧的鬼屋找妹片段。

都让这个既虚荣装逼,又正直善良的小人物更鲜活。

更大改变在女性角色。

区别于以往作品里的刻板印象。

黄谣受害者韩露,坚强、乐观,有情有义;

男主前妻虽偶有小肚鸡肠,却也是通情达理;

女儿魏磨砺是诚实勇敢,多才多艺;男主的妹妹魏如意聪慧机智,是哥哥的神助攻;

一度逼着男主迁坟的冯总,也比看碟下菜的男主领导有底线,且善良得多。

此外,影片关注被网暴的小人物,却没有采用一个说教式、歌颂式的的大结局。

取而代之的,是一朵点到为止的“666”烟花,和会心一笑的彩蛋。

说白了。

进化到现在,大鹏作品中,依然有着与他亲身经历相似的“小人物逆袭”底色。

而这也是他的局限。

影片里充斥着大量直接、浅显的网络用语,和对于社交网络、短视频平台里爆款内容的借用。

妹妹魏如意以为他和韩露有不正当关系,得了性病,招呼同事把他扛到了医院。

这段视频被好事者拍下,传到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有流量博主评价,他网感好,想靠黑红蹭热度,博眼球。

“网感好”,是大鹏作品的直接感觉。

熟悉的网络用语和情境让故事与现实紧密关联了起来,你甚至可能直接想起曾经看到过的某些短视频。

但也止于此,当最后真相大白,同样一位博主再次在帐号上跟魏平安道歉时,你就会发现,人们前后态度的转变被轻飘飘地用吃瓜、反转的片段表现出来。

大鹏的电影从来都有着有趣、有意义的主题,但也无法摆脱“短视频”般浓重的编排感。

当它只是个几分钟的短片,你当然能从中看出精妙。

但把它拉长到一百多分钟的电影体量,就会发现角色似乎都在过着一种似曾相识的,短视频里、热搜里的生活。

并非这种生活不真实。

而是经过层层浓缩后,所谓的“真实”逐渐变形。

02

大鹏不断转型,还有一个始终贯穿的主题:

“戏中戏”。

《煎饼侠》里,他本是人气偶像,因为一次不实的丑闻,他被千夫所指,众叛亲离。

《缝纫机乐队》里,他是失意的音乐经纪人,看起来是个会为金钱折腰的势利眼,毫无高尚的追求。

《铤而走险》里,他是个赌徒,每天得过且过,靠着对亡父曾经的战友情感勒索要钱,还因为贪财卷入了一桩绑架案。

《受益人》里,他是个一事无成的单身父亲,跟兄弟合伙碰瓷赚钱,后来为了给得哮喘的儿子更好的生活环境,他决定以身犯险,做“杀妻骗保”的勾当。

《大赢家》里,他是个名叫严谨,做事过分严谨的银行职员,情商为负,各种人际关系都应付不好。

《保你平安》里,他是个没啥本事的loser,早年因冲动伤人入狱,出来后靠好友的帮衬在墓地找了份工作,老板看不上,女儿嫌弃,前妻见了他,也觉得晦气得不行。

但其实,不管他饰演的角色一开始看起来多么不堪,都不可以貌取人。

因为他之所以这样,不过是掩饰自己不好意思捧出来的,或是曾经被伤害过的真心。

人物的本真,会通过大鹏屡试不爽的戏中戏结构一点点显露出来。

在《煎饼侠》《铤而走险》《受益人》和《大赢家》里,他都是直接做戏。

《煎饼侠》里,他在拍电影,他的导演梦、超级英雄梦直接通过电影的手段得以实现;

《铤而走险》里,他为了拿赎金,演了一个劫匪;

《受益人》里,为了赢取小网红的信任,他假装自己是个成功的商人;

《大赢家》里,他则在一次银行的防暴演习里入了戏。

人物恶劣外表下,没有被名利侵蚀的对于初心、梦想的坚守,或是他始终如一的真善美,随后会通过强烈的戏剧化转折显露出来。

大鹏为什么钟爱这种内在和外在有着强烈反差,还经常需要再在戏中扮演着别人的角色?

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人设都可以视为他《屌丝男士》创作思路的延伸:强调人物戏剧性的转折。

这部糖葫芦式的段子剧恶搞了一位普通青年的日常。

大鹏在里头的身份并不固定,可以是洗脚城的捏脚师父、理发店tony,或是小饭馆的厨师。

为了帮顾客弄走餐盘里的虫子,他拿着敌敌畏冲饭菜一通乱喷。

给客人洗头时,招呼他办卡,染发烫发做造型,镜头一转,这客人却是个光头。

每个段子都是先是制造熟悉的情境,再以出乎意料的方式作结。

另一方面,远超过生活经验的戏剧化,使他把小人物追梦,底层草根伸张正义,失格主角“洗白”等事件,转化成了不切实际的童话,拒绝直面主人公们的脆弱。

而这些事件本应能引起普通观众的更广泛共鸣,甚至能相当程度映射现实,反思、批判现实的。

就像童话往往以“王子和公主从此以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结束,而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和婚姻里更多的是一地鸡毛那样。

他的主角们人格成长之迅速、实现目标之轻易,使得他的作品虽然关注底层,书写梦想,讨论社会问题,但并不真正具备现实的根基。

《煎饼侠》里,他因为答应金主爸爸请对方喜爱的女演员当主角,就获得了百万投资,但影片里展现的人物关系,显然不足以说服观众相信。

这个已成为众矢之的的塌房男艺人,又是如何能请来古惑仔五人组、尚格·云顿这个级别的明星来演?影片完全没有交代。

《缝纫机乐队》里,中年危机被简化到如MV般的闪回,和男主角在阴暗的家中独坐的孤单背影中。

我们几乎看不到两位主角如何与妨碍他们实现摇滚梦的敌人,也就是想要拆除吉他雕塑的政府和开发商对抗。

男主从拿钱,到放弃钱的转变,又有些自相矛盾。

他拿钱,抛弃缝纫机乐队小团体回到北京,是为了自己的主业,用这钱培养旗下的三名乐手朝韩系爱豆发展。

而后来放弃这笔钱,回到小城,又是经受不住内心的道德压力,和想要重拾摇滚梦——可他难道对他最该负责的三名乐手就没有些负疚感吗?

《保你平安》虽然在剧作上成熟不少,仍没有改变浅尝辄止。

更深入一点的主题应该是,如果韩露真是个捐了款的坐台小姐,还要帮她捍卫公道吗?

再进一步,如果她是坐台小姐,并且没有做过什么好人好事,还值得为她大费周章地伸张正义吗?

还能从此衍生开去,一个坏人受到了不公,还要不要帮他洗冤?

大鹏并非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从他“埋咱们这还不能有道德瑕疵吗?”的回答就能看出来他的本意。

但当故事最终回到千里追“凶”,只为证明“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的主线上,他就彻底回避了一次更能挑战观众价值观,也更有现实意义的严肃讨论。

尽管影片涉及荡妇羞辱、网络暴力、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歧视、外貌羞辱、校园暴力等一系列值得讨论的社会话题,但他没有从心理成因,法律监管,政府、社会、学校责任等方面深入讨论任何一种,只把矛头对准了过失个体。

因为不深入,所以把一个主题沉重的故事讲得很轻,或许并不都是他的原因。

但故事中,黄谣和网暴实际造成的伤害和波及面其实从没有真正展现过。

这种由人设的轻率造成的对现实的简化,更多像是大鹏的主动回避。

此外,虽说他的角色也常常是不同程度地帮助、拯救他人的英雄,但为了让他们能够更理所当然地实现目标,弱化过程的艰难。

他还每每都安排了一些实质上更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角色。

比如《保你平安》里,有钱有势也有一颗仁慈之心的冯总,和兵从天降的警察;帮助女儿摆脱校园暴力的学校老师和领导。

《缝纫机乐队》里,先前还与他们为敌,突然又统一战线的开发商。

作品一直在用“青天大老爷”的叙事,回避造成困境的系统性失职。

也因此,无论他的类型片如何进步,始终都无法彻底摆脱讨好感。

他渴望通过最有爆点的主题吸引更多的观众进电影院,并且从不介意用网络热词引人共鸣。

就像他在《缝纫机乐队》里,用那些口水歌一般的流行乐代替更小众的摇滚乐,来讨论摇滚梦一样——甚至还夹杂着如“都选C”这样的网络红梗。

又选择在最安全的路径里讨论问题,不敢打破常规。

而讨好的本质是轻视,他给出观众能够接受,也乐于看到的内容,在严肃议题上避重就轻,也并不准备真正的袒露与交流。

这就使得他即使是贩卖情绪,也并不总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因为他自己或许就压根儿不信他那些过分粗糙的童话故事。

对比同样感情充沛,乃至有打煽情牌之嫌的《你好,李焕英》,就能明显看出相信自己和不相信自己的创作者的区别。

对比同样有喜剧底子的现实主义作品《我不是药神》,又能看出他在处理小人物互助时的轻飘飘,和在为弱者发声上的力道之薄弱。

大鹏一直在进步,却也始终没有真正实现自我突破。

这种情况甚至延续到了他有着更多作者表达的文艺短片《吉祥如意》中。

只看前半部《吉祥》,是关注东北农村的好片。

可若是加上后面的幕后故事,从他接受观众提问时,这个稍显做作的深思就开始显得不太对头。

后来关于他是真的关心家人处境,还是为了完成拍摄,不惜置身事外的讨论,为这部影片蒙上了更多的争议。

不过,从中仍然看得到他想要真正描绘现实的野心——在这样一部并不企图卖座的影片里。

不美化,不抒情,也不拔高,在旁观之后,转身叹息。

因为真正的现实,是人人都不完美,但人人都有苦衷。

是粉色头发女孩因被网暴自杀后,仍没有停止的谩骂。

和选择投票给“禁止罪犯子女考公”的绝大多数人。

03

当然。

大鹏一路以来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背后种种无所适从。

都绕不过他背后的“屌丝文化”。

别误会,Sir绝不认为这是什么贬义词。

在丧文化、打工人、社畜等词语没有霸屏网络,也没有短视频平台记录普通人生活的十年前,“屌丝”承载着草根的自嘲精神。

这个词语代表着在城市里挣扎,却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对周遭有诸多不满,却只能靠意淫聊以慰藉的年轻人。

凤凰网用“‘屌丝’不是阿Q,他们公然比惨并乐在其中”,来解释这个词语,“群体自嘲是解构现实的武器,也是争取诠释自己生活的权利”。

当时最能代表“屌丝”群体的,有三组人物。

一组是11度青春之《老男孩》 中,筷子兄弟肖央和王太利饰演的肖大宝和王小帅。

他们分别是混饭吃的婚庆主持人和理发店的小老板,机缘巧合,参加选秀大赛,圆了年轻时的偶像梦。

一位是大鹏饰演的屌丝男士。

他戴着黑框眼镜,穿着土时尚的衣服,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每每爆发出惊人之举,嘲弄着虚伪的道德规范和人的劣根性。

还有一位是《万万没想到》中白客饰演的王大锤。

他眼神呆滞、语速快且毫无波澜,每天做着白日梦: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巅峰,说着“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豪言壮语,却一次次被现实打败。

Nobody靠创作草根角色爆火,创作者和角色都成为大明星,与当时较为自由的创作环境不无关系。

2005、06年,土豆、优酷横空出世,当时,在视频网站这块新兴的土地上,并没有审核或版权一说。

监管混乱又客观上给各位创作者们提供了任意发挥的空间。

除了上述作品外,宁财神、杨树鹏,和动画导演饺子、程腾都是那时候被发掘的内容人。

△饺子导演《打,打个大西瓜》、程腾&李夏导演《红领巾侠》

直到2014年,爱奇艺2亿元买下湖南卫视5档节目版权,开启视频网站“自制元年”,掀起正版版权烧钱大战,正规的网剧、网大、网综掘起。

2015年,优酷土豆被阿里收购,次年,鼓励独立创作的“土豆映像节”停办,创作力疯长的时代结束,再没出现过如肖大宝、屌丝男士、王大锤那样引发群体共鸣的,普通人的代表。

与此同时,致力于摘掉网红标签的大鹏们转型大银幕。

大鹏的《煎饼侠》与叫兽的《万万没想到》都于2015年上映,虽分别拿了11.6亿和3.22亿票房,却只收获了5.8和5.7的豆瓣评分。

肖央之后的导演之路也并不顺遂,2018年春节档上映的《天气预爆》成本7000万,票房只有1.24亿,豆瓣评分仅有3.8。

曾经被年轻人追捧的短剧创作者在长电影中暴露出了创作力的严重不足,沦为烂片代言人。

哪怕是在熟悉的短剧领域,也被观众批评,成为成功人士之后,不再能创作出真正的草根,万合天宜后来推出《学姐知道》《高科技少女喵》《名侦探狄仁杰》全部默默无闻。

尽管屡屡受挫,或是暂时沦为平庸,但他们又都从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演员白客彻底走出屌丝形象,在文艺片、类型片、网剧之中尝试过各种角色,今年就有《女士的品格》和热映中的《不止不休》面世。

肖央凭借在《唐人街探案》《误杀2》和《人潮汹涌》中扮演的小人物,都得到了演技的认可,前阵子,他与赵丽颖主演的《虎狼之路》刚在云南开机。

易小星监制的《了不起的夜晚》和导演的《人生路不熟》马上与观众见面,Sir看过前一部,值得一看。

而大鹏,无疑是其中既大胆,又稳步上升,在创作和演员之路上,都走得越来越好的一位。

尽管他的作品还有着种种不足,甚至每一部都有着如《屌丝男士》一般,讨好某一类群体之嫌。

但每一部也都能够作为契合着不同时期群体情绪的样本。

他在其中讲述着自己不变的故事内核,又用自己的方式拓展着边界。

“每当打开我出演和制作的电影,我能看到2007年的我、2012年的我、2014年的我、2017年的我……当你看低我的时候,突然来一个作品,你觉得我有进步,挺好的。“他说。

十年过去,“屌丝”早就成了某种互联网禁忌词,这些曾经的小镇青年身上所承载的时代情绪早已远去,他们也没有再创造过一种能引领潮流的文化现象。

代替这个词汇的是打工人、社畜、丧逼青年……

但这批从零起步的创作者们,身上那股打不倒的草根般韧劲儿从来没有消失过。

当年,土豆有句著名的标语,“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如今,短视频标语里“看见每一种生活”,“拥抱每一种生活”与之不谋而合。

然而。

“屌丝”到“社畜”,却是换了人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