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剧,近些年来是主打一个越来越大胆、越拍越刺激了。

从创下豆瓣9.4超高分的《我们与恶的距离》

到让周渝民再次翻红,全程高能的《逆局》


【资料图】

再到林心如大尺度出演的《华灯初上》↓

每一部都让喜欢这类题材的人欲罢不能,直呼过瘾。

2023年7月初,又上线了一部主打犯罪悬疑的台剧——

《八尺门的辩护人》

八尺门,台湾基隆地名。

1960年代,阿美族人(台湾原住民)在此聚居,形成部落。

阿美族人多数靠捕鱼为生,还经常雇佣外籍劳工做船员。

而故事开篇,就直接开大。

一天深夜,一名印尼籍船员闯入了船长的家中,将船长一家三口全部杀害,连两岁的小孩都没放过。

但奇怪的是,凶手杀完人后,并没有第一时间逃走。

而是全身是血,在社区内走来走去。

如此泯灭人性的行为,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特别是阿美族人,在新闻播出后,不断高喊:死刑!死刑!死刑!

全社会似乎都在等凶手杀人偿命。

然而,在半年后,一名叫佟宝驹(李铭顺 饰)的公辩律师却站了出来,试图为凶手做减刑辩护。

这个佟宝驹可不是什么“白莲花大圣人”。

相反,他起初也觉得凶手该死。

刚被委托为辩护人时,他对这起案件并没什么积极性。

不仅连凶手的名字都没记住,还打算随便走一下流程,直接等法官判凶手死刑。

但偏偏这个时候。

公辩的办公室来了个实习生叫连晋平

小伙子满腔热血,正义感满满,对这个案子十分感兴趣。

因为在他眼里,这个案子有很多蹊跷之处。

比如,为什么凶手要溺毙两岁的孩子?那么小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指认凶手。

如果是害怕指认,那凶手行凶后为什么没有逃跑?

一语惊醒梦中人。

佟宝驹也渐渐察觉这起灭门惨案似乎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

再加上,马上退休的他急需一场全民关注的案件给他增加知名度,方便为他日后的事业铺路。

于是,他和连晋平,决定细查这个案件。

果不其然。

刚开庭,佟宝驹就发现了翻译有问题。

因为凶手是印尼籍,不懂国语,庭审所有的证词全是通过通译转述的。

而这名通译在一家移民顾问公司担任“讲师”一职。

佟宝驹怀疑这位讲师与被告船只有利益往来关系,要求通译回避。

被当庭拆穿过后,通译很明显慌了。

突然结巴起来:“对方只是请我来协助的。”

这一举动更坐实了通译心里“有鬼”,庭审也跟着延期。

这样一来,便给了佟宝驹和连晋平更多的时间去寻找证据。

但是,佟宝驹却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因为佟宝驹也是阿美族人,和被害者不仅是同乡,还是表亲。

他为凶手辩护,原住民群情激昂,都觉得佟宝驹是族人中的“叛徒”。

尤其是佟宝驹的父亲。

当得知为儿子杀害同乡的人进行辩护时,十分不解。

甚至将佟宝驹直接扫地出门。

但佟宝驹并没有因此放弃。

他和连晋平思前想后,觉得想要得到撬开凶手的嘴,首先得找一个靠谱的翻译。

这时,佟宝驹想到之前结识的一个印尼籍帮佣。

当初她被性骚扰时,是佟宝驹救下了她。

于是,佟宝驹找上了她。

两个律师加一个外籍劳工,三个人联手组成了一个探案小队。

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此事并不简单,这背后似乎还牵扯着一个更大的阴谋……

《八尺门的辩护人》改编自导演唐福睿的同名长篇小说。

值得一提的是,唐福睿本身就是律师出身,所以在写作时,就是以拍摄影视剧为前提来撰稿的。

也因为他的律师背景,给了影片很多的专业性。

而本剧所讲的故事,同样源于真实事件。

原著取材于1986年初轰动全台的“汤英伸事件”。

一个名叫汤英伸的台湾原住民青年,前往大都市谋职,却饱受雇主一家欺凌剥削。

结果将雇主一家灭口,最终被判死刑。

剧中则用一桩罪案牵扯出台湾的另一个“灰色地带”——外籍劳工。

被雇佣的渔工,经常遭受非人般的待遇。

轻则辱骂,重则就是一顿暴打。

女性更是苦不堪言。

像是佟宝驹找的印尼籍女工。

在雇主家做家政工作,被雇主性骚扰也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忍受。

外籍劳工如此,原住民也没轻松到哪里去。

在外籍劳工眼里,他们是土著,是最有话语权的台湾人。

但实际上呢?

他们辛苦打渔,实则也不过是当地渔业大亨手里的一颗“棋子”。

渔业大亨操控他们的生意,甚至利用他们的渔船做着贩卖人口的勾当。

即使他们想摆脱控制,可是除了干这行,他们也没别的路可走。

无论是扎根在此的原住民,还是外来讨生活的劳工们。

本质上,他们并无“内外”之分。

他们都属于“边缘群体”

剧中有一个细节。

出生于八尺门的佟宝驹,人前是光鲜亮丽的“维权斗士”。

实际上,他本人却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出身。

这起凶杀案,表面上是外籍劳工、原住民以及社会势力这三方的斡旋。

实际上,是吃人的上层阶级与底层人民之间的抗争

说到底,凶杀案只是个引子。

它只是用一个事件去戳破残酷的社会逻辑。

被侵犯的女性、被压榨的穷人,构成了社会中沉默的大多数。

从个人的身份困境到群体的结构困境。

不得不说,台湾影人真的不仅敢拍,而且会拍。

关怀底层,揭露黑暗,本就是文艺创作者最该对准的话题之一。

但每每面对这些,我们还会伴随着些许犹豫。

社会的发展,注定会伴随着这样的隐痛。

但只有记录并揭露这些隐痛,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且正视这些问题。

在现实面前,普通人的力量还是过于渺小。

但庆幸的是,始终有人坚持为小人物立言,为社会求变。

这就不算太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