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诈骗近日一再登上热搜。据媒体报道,包头警方日前发布一起利用人工智能(AI)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另据湖北网警巡查执法消息,AI技术改变诈骗方式,诈骗成功率接近100%。

AI诈骗有哪些特点?该如何防范呢?


(相关资料图)

AI诈骗来袭,成功率近100%

据“平安包头”的警情通报显示,4月20日中午,郭先生的好友突然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保证金,且需要公对公账户过账,想要借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走账。

基于对好友的信任,加上已经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郭先生没有核实钱款是否到账,分两笔把430万转到了好友朋友的银行卡上。

事后,郭先生拨打好友电话才知道被骗,原来骗子通过智能AI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好友对他实施了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骗子并没有使用一个仿真的好友微信添加郭先生为好友,而是直接用好友微信发起视频聊天,这也是郭先生被骗的原因之一。

接到报警后,福州、包头两地警银迅速启动止付机制,成功止付拦截336.84万元,但仍有93.16万元被转移。目前,福建警方与包头警方正在全力追缴资金中。

在此之前,还发生过几起AI诈骗案件。据媒体报道,2022年2月,陈先生到浙江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分局仙岩派出所报案称,自己被“好友”诈骗了近5万元。经警方核实,诈骗分子利用陈先生好友“阿诚”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截取其面部视频画面后再利用“AI换脸”技术合成,制造陈先生与“好友”视频聊天的假象骗取其信任,从而实施诈骗。

2020年,有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生成某公司领导面孔,要求该公司高管转账,致使该高管被诈骗150万元。

如何防范AI诈骗?

AI诈骗成功率为何如此之高?该怎样预防?

中国互联网协会24日发出最新提示:对于近日发生的多起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诽谤的违法事件,广大公众需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做好个人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发现APP过度、强制收集个人信息,请至12321.cn投诉;陌生链接不要点,陌生软件不要下载,陌生好友不要随意添加;对于不常用的APP,建议卸载前注销个人帐号,APP不提供个人帐号注销方式,或为注销帐号设置各类障碍的,请至12321.cn投诉。

中国互联网协会提醒,在AI时代,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都有可能是深度合成的。在转账汇款、资金往来这样的典型场景,要通过回拨对方手机号等额外通信方式核实确认,不要仅凭单一沟通渠道未经核实就直接转账汇款,无论对方是谁!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打开AI换脸APP,选择和上传想要使用的图片和自己的脸部,简单操作便能实现AI换脸。新型技术加上低使用门槛,让不法分子发现了“商机”。

北京浩伟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赵正彬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介绍,AI诈骗具有以下特点:

高度逼真。AI技术可以精准地模拟他人的声音、面孔、表情、动作等细节,让受害者难以分辨真假,从而降低警惕。

难以追踪。AI技术可以随时更换伪造的身份、号码、地址等信息,犯罪分子隐匿在网络的阴暗角落,给警方侦破带来困难。

针对性强。AI技术可以根据受害者的个人信息、社交关系、消费习惯等进行精准定位,制定出最合适的骗局方案,提高成功率。

手段多样。AI技术可以结合各种诈骗手段,如冒充亲友、领导、客服等要求转账汇款;冒充明星、网红、富豪等诱导交友恋爱;冒充公检法、银行、保险等威胁恐吓等。

如何防范AI诈骗?赵正彬建议,首先要妥善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提供或公开自己或他人的人脸、指纹、声音等生物信息;不过度分享或转发自己或他人的动图、视频等;不随意点击或下载来历不明的链接或文件。

其次,多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在涉及到转账汇款、交友恋爱等重要事情时,要通过电话、见面等多种沟通渠道核验对方身份;不要轻信对方所说的紧急情况或优惠条件,不要未经核实随意转账汇款。

再次,保留证据报警。如果发现自己可能遭遇了Al诈骗,要及时保护好相关证据,如通话录音、聊天记录、转账截图等,并立即拨打96110报警求助。

AI如何规范化使用?

从防不胜防的AI诈骗,到AI学术造假、游走在法律边缘的AI绘画、AI翻唱、AI换脸直播,AI乱飙让人不得不提高警惕。

行动已经开始。此前,B站对AI换脸类内容标识进行了升级。升级后该类内容上方会出现“该视频疑似使用智能合成技术,请谨慎识别”的显著标识,以便用户甄别,防止产生误解,侵害他人权益。

今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人工智能服务产品和使用提出了多项明确规定,包括不利用生成内容损害他人形象、名誉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尊重知识产权等。该办法还规定,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生成的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标识。

AI提供者也需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张佳华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介绍,如果人工智能提供者对于使用者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是明知的,并且积极提供帮助,可能构成使用者的共犯,或者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文章来源:国是直通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