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5日,由赖声川自编自导,张杰、郝蕾主演的舞台剧《曾经如是》在赖声川自己的剧场“上剧场”首演。从现场观众开演暗灯前拍的照片可以发现上座率大概在3成左右,而舞台剧一般会有给媒体、亲朋好友的各种赠票。所以预估真实销售出去的票的上座率仅为1.5成。剧场门口的黄牛票在以1.5-2.2折的价格甩,却无人问津。
这尴尬冷清的场面想必让张杰、郝蕾两位主演后悔与这位台湾导演合作。而赖声川和丁乃竺想必反复琢磨,张杰之前开演唱会现场的8万人去哪里了?
(资料图片)
这尴尬冷清的场面想必让张杰、郝蕾两位主演后悔与这位台湾导演合作。而赖声川和丁乃竺想必反复琢磨,张杰之前开演唱会现场的8万人去哪里了?
消费者是理性的,去看演唱会是听歌,看舞台剧是看好戏;观众早已对上剧场及赖声川两口子的好感消磨殆尽;上剧场的《曾经如是》曾经有好几波骚操作;我们来回顾一下:
Part.1
口碑差雇水军,戏剧行业雇水军的第一个人
2019年12月9日该剧在上剧场首演后口碑很差,现场除了张杰的粉丝在为自家哥哥打call以外,对剧本身只字不提;而不是张杰粉丝的普通观众在互联网宣泄这坐如针毡的6小时。
因为上剧场的商业模式和传统销售商业模式一样,在自家中型剧场以最低成本制作产品,然后力图把全国各地的剧院发展成下线,来高价购买他们的戏,然后又剧院自己想办法买票自负盈亏,上剧场就稳赚不赔了。于是某瓣的评论口碑就像大众点评,成为了下一级消费市场的重要判断。看到网友的各种差评后上剧场学了流量营销,买水J控评。
但台湾人不太了解大陆的水J都是用来刷影视剧的,也有可能赖导工资发太低工作人员不好好工作,于是闹出笑话。一部几百人看过的话剧出现了同一天上千人打五星好评,评论内容竟然有:这部剧拍的真好看,这部电影很棒!
于是热爱戏剧的网友坐不住了,对赖导曾有好感的观众也迅速脱粉。
Part.2
为了增加票房现场加座,戏剧史上的第一个人
赖声川春节前的专属版《如梦之梦》5000一张的票价创造了中国戏剧史上最贵票价,被网友讨论上了WB热搜#你会为高话剧票价买单吗?但大家也许不知道《曾经如是》也有过增加票房的骚操作。2021年10月21日赖声川把《曾经如是》带到了乌镇戏剧节。然而乌镇最大的剧场——乌镇大剧院也满足不了演出3天多赚钱的欲望,于是挪步到了会展3号厅演出;
乌镇大剧院面积54000多平米,而乌镇3号厅是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面积81000平方米,座位数与中型的上剧场比就翻倍增长了。然而该剧口碑在乌镇戏剧节的观众群及某瓣被群嘲。
Part.3
赖声川写的是“美国是所有中国人需要投奔的地方!”
赖声川是美国国籍,《曾经如是》是这样的故事:云南山村里一群人在中国遭遇欺骗、背叛、灾难等各种痛苦的命运后,全村活下来的人全部用不同方式颠沛流离最后投奔到了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的故事。
在该剧首演宣发上,赖声川花钱让该剧海报登上了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并拍摄视频、拍照在国内做宣传。本剧从未在美国演出,赖声川在美国也并没有知名度。他用花钱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来营造自己虚假的世界高度与艺术权威,以此来欺骗自己在中国大陆的市场!
这种带有侮辱性的行为和创作,观众自然不会花钱自取其辱!
Part.4
张杰为什么要演这部戏?
第一,轻浮的贪欲。
也许张杰认为这是一部好戏,判断好戏是很难的,这部戏上演后没有任何好戏的基础,剧场是真实的,张杰的判断必须由现实的清冷来验证,也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但最终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张杰也许不知道赖声川的“名望”就是两口子自己包装出来了。赖声川如今没有任何的创作能力了,但他的野心又想打造一部自己的艺术丰碑,于是把他自己曾经得到过美誉的戏全部搅碎灌香肠,灌成了这部《曾经如是》。如果你看过赖导的许多作品,你会发现该剧的舞台形式及开篇与《如梦之梦》一样,该剧讲述一个村落的颠沛流离与《宝岛一村》一样,结尾郝蕾饰演的角色与丈夫重逢与《暗恋桃花源》中的江滨柳、云之凡一样……赖声川强行把自己过去的作品生硬合成了一部作品,他心里一定是这样想的:那几部戏的好融合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作品。
第二,披着佛法的商人。
赖声川很喜欢在作品中植入藏传佛法的一些概念,于是对于君子而言,观众有时候不好骂这部作品,扭头走掉。而合作的演员内心满足了轻浮的欲望后还有一种在戏剧中“弘法”的高尚感。
但终究观众是清醒的,本次《曾经如是》的上座率就是事实,明星和赖导都打折扣自己的小算盘,但观众与网友在离你们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