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精彩,片中所有演员的表现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年初一,2023年春节档正式拉开大幕。
今年张艺谋携《满江红》再次征战春节档,这一次演员阵容更加豪华,故事也更加跌宕起伏,“悬疑管够,笑到最后”,古装/悬疑/喜剧的杂糅类型为国产商业大片开辟了新的领域。自前几天的首映礼起,《满江红》便开始积累超高口碑,烧脑的情节、好笑的桥段、热血的情怀被观众反复回味,票房预期持续走高,上映首日微博评分开出9.5的高分,13个话题登上热搜主榜。
年逾70的张艺谋导演的旺盛创作力令人惊叹。两年前娱理工作室曾询问过张导保持高产优质创作的秘诀,张艺谋导演表示,他现在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做一名“职业导演”,广泛搜寻、合作不同类型的优秀剧本,用当下年轻观众喜欢的视听节奏和语言拍摄出来,快速、准确、多元化地表达自己。
《满江红》首映礼,张艺谋导演
《满江红》是继《坚如磐石》《狙击手》之后,张艺谋第三次与编剧陈宇合作,共同打磨出来的原创故事、商业类型片。这个故事最初的创作缘起是什么?159分钟的片长背后有着怎样的设计巧思?现在的观众阅片无数,悬疑片如何能写出一个既满足观众期待、又能给人意外之喜的结尾?张大、孙均、秦桧的结局各自意味着什么?……
近日,娱理工作室对话编剧陈宇,独家获悉了《满江红》的一些幕后创作历程。
计划过全片一镜到底
陈宇原本是一名影视剧导演,执导过黄渤主演的电影《蛋炒饭》。前几年他写了《坚如磐石》的剧本,觉得应该找一位更能驾驭这个类型的导演合作,最后找到了张艺谋。
除常规编剧技巧以外,陈宇还很擅长提出很多原创故事的创意供导演筛选,或许正是这个能力,让张艺谋在《坚如磐石》之后继续找陈宇二搭、三搭。《狙击手》的诞生背景是抗美援朝70周年的时间节点,而《满江红》的创作缘起是,山西盖了一座古宅,有人期待张艺谋能再拍出一部类似《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经典,于是张艺谋便让陈宇去宅子里转转,想想看能写出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类型不设限,悬疑、爱情甚至科幻都行。
张艺谋还提出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想拍一部全片只有一个镜头的电影,而且是原教旨主义的一镜到底,全靠前期长镜头拍摄,不用后期电脑拼接;而且不能是《俄罗斯方舟》那样的艺术片,要有商业大片的节奏。
陈宇带着团队来到大宅子里,仔细测量了每两个地方之间的步行用时,思考着可能发生的故事。如果是艺术片,镜头一直跟着角色走就行,但如果是商业片,就得设计出足够多的情节量和信息量。
后来,陈宇提交了一份近两万字的故事大纲给张艺谋,确定了《满江红》的整体框架。然后他们开始了长达一年时间的剧本细化、打磨。
“我们之前的电影在片名上都纠结过很久,这次没有任何异议,大家异口同声就是《满江红》。这个故事讲的是岳飞去世之后发生的事情,岳飞在片中没有出现,但他的精神,他和岳家军的关系,他和秦桧之间的恩怨,以及影片最后表达的精神态度都是跟岳飞息息相关的,所以他在片中又是无处不在的。
最初我想写这个故事,实际上就是想回答一个问题:《满江红》是我小时候会背的第一首词,可能也是很多人最早会背的词之一。那么为什么这首词会成为中国诗词的一张名片?
这首词里有大量跟岳飞的生命相关联的东西,“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把自己的经历和家国情怀结合在了一起。这首词不只是一个国家主义的誓言,也是一个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悟。
我认为《满江红》是一部可以走出去的电影,即便是不知道岳飞、秦桧的外国观众,当他们看到一些忠义之士为了一段话、一首歌前仆后继,甚至是付出生命,也会被这种浪漫情怀所打动。创作这种能够传承中国文化、符合中国老百姓主流价值观念的作品,是我作为中国电影人应该做的。”陈宇说。
为了满足一镜到底的要求,陈宇在《满江红》剧本写作中运用了大量舞台戏剧经验,让这个故事剧本有高度的情节性、紧张感,让观众不会在任何一个环节感到枯燥。
张艺谋导演曾这样计划:让所有演员从头到尾排练,连着排练20天,然后正式开拍,拍7遍,最后成片就在这7遍里挑一条使用。
但后来主创们经过进一步讨论发现,全片一镜到底对于院线商业大片来说还是不太现实,一是镜头到处游移,势必要舍弃很多演员的精彩表演细节;二是无法给后期留出删减修改空间,所以最终没有使用一镜到底的方案。
不过,前期主创们在一镜到底上的大胆设想和努力,为后来实际拍摄留下了许多宝贵资产——剧本和镜头都设计得足够紧密,最终《满江红》成片159分钟,基本上是与故事里的时间流逝严格对应的。从精神本质上来说,它依然像是一部一镜到底的“实时电影”。
“我打个比方,就像你每天腿上绑着沙袋跑步,跑了一年之后把束缚都去掉了,你会发现跑起来已经非常轻松了,身轻如燕。”陈宇说。
“双雄会”故事模型
首映后有人说《满江红》是又一部“剧本杀电影”,对此说法陈宇并不完全认同。
“能完整地布局,写一个复杂的故事,甚至能有不断的反转、让大家有惊喜,写出这样的一个故事,大家就把它叫剧本杀电影,好像只有剧本杀才会去做这件事。难道电影不该做这件事吗?
电影是20世纪以来人类最伟大的讲故事的方式,也是有史以来最有效、最直观的叙事方法。有谋篇布局、跌宕起伏,前有伏笔后有高潮,影史上有无数这样的经典作品,比如会有观众提到多次反转的《控方证人》,电影叙事早就达到这样的高度了,其他艺术形式可能就是从这里借鉴的。
前些年视效大片一度流行,最近几年叙事第一性似乎有所回调,慢慢地观众开始觉得,如果在故事上没有得到满足,仅仅看一些视觉大场面是不够的。”
在陈宇看来,无数的故事都是从一些基础的模型经过排列组合、千变万化后产生的。《满江红》的核心故事模型是“双雄会”——有两个强有力的主人公,他们的关系不断地冲突、推进、发展。
在类型上,《满江红》以悬疑为基础类型,在第一稿剧本出来、演员也陆续定下来之后,又决定加入喜剧元素。
“悬疑是技术类型,喜剧是服务类型,来组成我们在类型上的定位。决定加入喜剧元素是因为,它是一个大档期的电影,观影体验和感受的丰富性——我们把它叫做‘情绪光谱’,应该往两边打开一些,在凛冽、冷酷、锋利的基础表达下,又让观众能被某种情感、情怀所打动。”
开机之后,陈宇也在剧组待了一段时间。张艺谋是夜猫子,有时下半夜突然想到某一场戏的一个点子,就会找陈宇一起讨论修改剧本。
张艺谋导演在片场的习惯是,先让演员们自己走一走戏,包括编剧在内,大家一起现场讨论每场戏、每段台词如何诠释会更好。《满江红》有一群非常优秀的演员,他们的推敲、配合、即兴发挥给原剧本又添了不少彩。
孙均之前的结局和现在不一样
陈宇说,《满江红》里的角色非常多,但每个角色都经过多角度的打磨,“每个人都必须是极度聪明的”。在片中那个危机四伏的夜晚,每个活下来的人都必须思考如何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利益最大化,每个角色的逻辑都必须是经得起推敲的。
如同网友所说,这个电影是一个群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脸谱,生旦净末丑,唱着自己角色位置的调调。秦桧的“邪”、何立的“阴”、武义淳的“奸”,轮番上场,好不热闹。但一直牵着全片叙事线索往前进的是两个人物,沈腾饰演的张大和易烊千玺饰演的孙均。
以下内容涉及到剧透,建议看完电影《满江红》后再阅读——
影片的两位主角是小兵张大和统领孙均,职级差异悬殊,舅甥关系让他们之间又多了一层喜剧张力。从两人的台词中可以一瞥他们的人生轨迹:张大曾经是个好吃懒做、混日子的草民,遇见岳元帅之后,人生从此被点亮;孙均脸上有疤,杀伐决断,相比片中其他义士的鲜明、锐利、舍命一搏,孙均穿着厚重、完整、包裹性强的铠甲,情绪内敛,立场不明,整个人看起来有一种沉淀感,成为悬疑剧情推进中的一条暗线。
孙均在最初的剧本设定中就是一名大宋的将军。张艺谋和陈宇都很喜欢描绘青年的热血感。
“我们对电影的态度是我们不是在做教科书,不是想给你人生指导,而是希望能在情感上传达出一种鼓励,成为陪伴你勇往直前的力量。
布局的这几个人,包括张大在内,从最开始就没打算活着出去。
在我的创作方法里面,这是一种高概念设计,在起始的大情境里一定要有吸引力,就是要有一个what if式的开头,我把它叫做高概念情境设定。这部电影的设定就是几个人要去干一件事,而且是奔死而去。
张大他们已经把每个人的死都编排进局里了,最后才能推动孙均去做那件事。最后他们赌的是什么?赌的是人心,就是我们把命交给你了,赌你最后会反。我就是要死,我的死就是作为一个环节来出现,因为秦桧太狡诈多疑了,他说你们年轻人玩不过我的,那当我们真的拿命去跟你玩的时候,我们一定能赢。因为这种付出的生命、热血,这种忠肝义胆全部都是真实的,当一群人抱着如此强烈的信念,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他们就是不可战胜的。”
在一个较早版本的剧本里,孙均是和现在不一样结局,后来这版结尾被废弃了。
“在那么庞大的一个军队系统里,孙均很难走出包围圈,他也知道自己要是反了就活不了了。所以在那一版结尾,天上下起了雨,大军开始出发去秋陵渡,墙壁倒塌,大火熊熊燃烧,包括孙均在内,这些人的故事就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这个结尾相对来说更冷峻、更悲壮一点。”编剧陈宇表示。
但在最终上映的版本里,孙均有了新的结局。这个结局代表着美好和希望,主创们希望能在这部春节档影片的结尾给观众一些力量。
孙均到底是什么时候下定决心“反水”的?真如他在片中的台词所说,是“精忠报国”四个字拉了他一把吗?
陈宇透露,关于孙均的转变时间问题,他和艺谋导演有过不同意见。导演不太希望把这个时间点明确化,后来陈宇也表示认同。
“张大做了一个精巧的局,让孙均从一条鹰犬变成了一匹自由的狼。如果孙均啪一下突然变了,这样的反转看似会更有编剧上的戏剧性、技巧性,但会损失一个角色的完整心路历程。每个人的转变都是过去所有人生经验累积起来的结果,要不要反,孙均其实每一刻都想,也每一刻都不想。他是战场上有赫赫战功的大宋将军,但他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国家没有在打仗,秦桧促成了所谓的天下太平,孙均这样英姿勃发的将军只能在宰相府里做一个人的鹰犬,而不再是一个国家的栋梁。”
而对于秦桧的下场,主创内部也讨论了很久,最后以一种让观众非常意外的方式呈现。
张艺谋导演心中有一份“刺秦”情结。20年前拍《英雄》的时候,他就对结尾要不要刺杀成功考虑了很长时间,当年有不少观众表示对结尾不满意。现在《满江红》的问题又来了:要不要让孙均成功刺杀秦桧?
“观众会有想看到刺杀成功的心理需求,毕竟片中他们付出了这么大的努力,还是需要把情绪释放出来。但在历史上秦桧又不是被刺死的,所以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秦桧的反转结局。
秦桧本身是一个文人,在片中他也表达了他的痛苦。但就像张大说的,不管你在干嘛,只要你做了这些事,包括你跟岳飞的对立,你就和人民的主流价值观走到对立面了,你就变成了那只黑鸦,你逃脱不掉历史的审判。
秦桧自信后人会为他塑像,他的真实下场现在大家也知道了,是被塑在了岳王庙里,形成一种讽刺。我们给这个人物一个复杂的呈现,而不只是一个脸谱化的、传统意义上的阴险狡诈的反派。
既然秦桧已经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其实他活着也罢,死了也罢,确实就关系不大了。他的那段《满江红》表演歇斯底里,带有一点魔幻色彩,是一种更为复杂立体的、具有现代性的人物体现。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精彩,片中所有演员的表现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陈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