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受访者为导演@翁子光

文章根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作为2023开年第一部纯正港片,《风再起时》拿出了超豪华的卡司阵容和回顾中国香港历史的史诗叙事。


(相关资料图)

但与我们想象中的激烈警匪片/动作片不同,《风再起时》更像是一部饱含对于香港历史和香港这座城市深厚情感的动人情歌。

《踏血寻梅》之后,翁子光导演在《风再起时》中想要拍出一个怎样的香港,在创作中又有过哪些感受、思考,收获和遗憾。

【无名者】第五期,我们就与翁子光聊了聊《风再起时》背后的故事。

Q1:《风再起时》是一次圆梦

小万:《风再起时》讲述的是四大华人探长的故事,为什么对这个题材感兴趣,觉得他们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翁子光:其实大家如果看过电影就知道,现在我们这部作品跟之前看过的类似题材,包括最早的《五亿探长雷洛传》啊《跛豪》啊,或者后来的《追龙》其实还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需要带给观众的是那个年代的情怀,更甚于一种强情节,或者是那种枪林弹雨的刺激感。

我还是希望我们能拍到当年香港的那种人文色彩、历史的传达,或者是就好像一个梦吧,就好像是在做一个梦。《风再起时》是情怀跟情感先行的作品,所以我觉得跟之前大家拍的那种四大探长的同题材电影还是挺不一样的。

小万:之前的创作更多着眼于个体命运和选择,但是这次有了更强的时代背景,这种转变是有意识的吗?

翁子光:我觉得这次是“可一不可再”的一种圆梦的感觉,它来自于小时候我奶奶、我老爸以及所有在我生活中出现过的长辈跟我讲过的关于香港的掌故、历史。

我很想用影像把这样的一个香港再呈现出来,我想把这个电影献给过去几十年在香港生活、努力留下了很多故事、留下了很多情感脉络的人。

我很想跟他们去分享这些故事,特别是很想给我已经不在的奶奶,去跟她说:你给我说的故事我都记住了,我甚至把它拍成电影了。可是她已经不在了。

我说“可一不可再”的另一个原因,是能拍一部让大家费那么大劲才完成的历史跨度很大的香港电影,很不容易。我觉得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我也很难再拍类似的电影了,所以还是希望大家有机会的话尽量去电影院看。

Q2:郭富城和梁朝伟是不二人选

小万:如果不是因为这部影片,很多观众可能都没意识到这是郭富城跟梁朝伟的第一次合作。您最开始是怎么想到这样的一个演员组合的?

翁子光:我也不知道梁朝伟跟郭富城没有合作过,没有去计算这个东西。

找演员的时候,郭富城是因为我们有合作过《踏血寻梅》,再次合作很大程度是因为有一天我在片场看到他的时候,我感觉他的脸有一点五六十年代美男的那种感觉,特别是好莱坞的明星。整个形象,那种油头啊妆容啊,其实都是五六十年代好莱坞明星的感觉。

《踏血寻梅》

我对他说如果拍一个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的电影,你应该挺适合的。后来又想到让他去演磊乐,因为磊乐是我小时候看的《雷洛传》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是由我来拍一个《雷洛传》会怎么样。所以我就一直把这个梦藏在心里面,遇到郭富城后,我们就一起去做了。

后来我去找一个要跟郭富城搭档的一个明星,他要对香港观众来说非常有说服力的,一出现就觉得不用解释那么多,“他就是”的那一个。

梁朝伟演的南江是很有智慧的知识分子,他会去为很多不同的事情去奋斗。但是他又很低调,比较像一个君子,我想这个角色是比较有气质的那种知识分子角色,就想到梁朝伟,我觉得这个是不二之选。

小万:在影片中他们两位演员和角色气质其实非常契合,一个是比较张扬的,一个是比较内敛。在拍摄片场,他们两个人私下也是这样的状态吗?

翁子光:对,他们俩真的就是南江和磊乐这两个角色,在这两位演员的演绎之下,你会发现其实他们摆了很多自己性格的影子在里面。

梁朝伟的确是一个比较低调内敛的人,他很绅士,对很多事情都会有很深的思考。然后郭富城真的是一个“领袖”,因为他是一个舞者,真的是表演能力很强,带有很多的能量、热力,他会天生就有这样的一个气质在,会带动很多人,他也会帮助到很多人进入到那种表演的氛围里面。

所以我觉得他们俩真的挺不一样的,一个是主动一点的,一个是比较低调,比较站的后一点,跟他们戏里面的角色像,也跟他们本人的性格像。

但是私底下,有时候我听到他们聊天,聊最近上映什么电影、聊什么话的时候,也会像很平等的老朋友那种感觉。我觉得是挺有意思的。

因为我不是演员,但我幻想演员其实能过着其他角色的生命,在不同的电影里面会认识不同的跟自己级别差不多的那种人,在一起就会交个朋友啊,有些新的缘分。我觉得电影就是有这么一个浪漫的属性。

小万:这是第一次合作梁朝伟,最近还制作了梁朝伟的一个纪录短片《这一刻,梁朝伟对你说》,你所认识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梁朝伟是什么样的?

翁子光:在《风再起时》之后,我和梁朝伟一直保持着比较多的联系。其实有时候我会不敢,觉得对方还是一个大明星啊,我有时候会比较不敢太多的打扰,但他还挺主动的,常常来问我事情,跟我聊很多。

《这一刻,梁朝伟对你说》

渐渐我们就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有时候会聊聊最近看什么书啊,最近看的什么电影啊。看书看电影相关的应该是最多的,或者最近生活上遇到一些比较奇妙、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我们都会聊。

他拍完《风再起时》后面又拍了一些电影,也会跟我说他工作的一些情况。所以我觉得这个人跟大家表面看到的不同,可能在我这里没有觉得他话那么少吧,但我发现他在其他人面前话真的非常少。

另一方面,我觉得他心里面住了一个小孩,他非常有童心,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真的怀着一个非常的渴求跟大家去交流啊、学习啊,去进入到一些环节里面的。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可以叫赤子之心吧,有可能就是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他真的心里面是住了一个男孩。

我跟他的交往有点像中学或者小学碰到一个同学,突然就成为朋友的那种,很纯粹的那种关系,跟他相处非常舒服,没有摆任何架子。他会跟我说很多实在的、他心里面想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会让他显得可能不是那么喜欢social的人,但是他身边的每个朋友都是真朋友。

Q3:我想展示一个真实的香港

小万:影片的主线故事是香港的反腐,结尾许冠文的陈词一段戏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会选择许冠文来饰演这样一个角色?

翁子光:我觉得许冠文对很多香港的本土的观众来说,他还是很有代表性的,是一代人的精神的力量,那种高点、高光,因为在周星驰出现之前,他是香港喜剧的No. 1,就是巨匠。

他无论在电视电影上面都非常厉害,他一出来你就会觉得,哎呀,他真的是代表香港电影有过的、甚至是香港人的某一种精神层面的力量。所以我需要他来去“代言”,帮我讲一个关于反贪腐的、香港命运的故事。

我也希望透过当时这么一个事情,一个人这么慷慨激昂、那么热血的陈词可以表达到我对于现在香港的也好,或者是对活在当代有很多困惑的人也好,能起到一种“对位”的感觉吧。

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其实看完《风再起时》后,就感觉是让香港人清醒地去看待自己。我觉得这句话也非常有意思,但在我来说有两个面向,另外一个面向就是让大家能认识真实的香港,我觉得这个就应该是从很远的时候讲起,从历史讲起的。

小万:刚才导演讲了这个影片是关于香港一段历史的回顾,那么在复原场景上有没有遇到过哪些困难,或者说有没有遗憾?

翁子光:街道小生活场景的打造,我觉得这个是比大的场景更难的事,因为小的东西你会要看得很清楚,很多细节、美术上面其实挺需要讲究。

遗憾也有,比方说我很想拍百货公司,我觉得以前的百货公司是很好看的,香港的那种百货公司,但是呢我们的成本有限,不能去每一个东西都做完。

特别是我自己工作有个习惯,就是我不喜欢用特效用CG,很多时候我们美术最难的地方是我们很多都是实拍,CG只是去补那些远的景啊,或者是一些细节的东西,实在没有办法做,我才用CG。因为我相信我看到的东西,我才能有最好的艺术判断。

因此最后有些东西我还是没有去做,也许有一天我会改变这种习惯,但是我觉得现在表现出来的那种美工感,用一种比较真实的、有细节的、有质感的美术去讲这么一个城市的故事,我觉得还挺好。

Q4:希望能鼓励多样化的创作

小万:这次新片比起之前有更强的类型属性,肯定会有更多商业上的压力,怎么在个人的表达和商业上做一些平衡和取舍?

翁子光:这个题材很有香港特色,这次的风格也不一样,但我们还是要去做这个事情,就是这样,我还是有很多坚持,起码我没有把它拍成一个纯动作的爽片。

我就觉得应该让很多观众,他们在情感上能跟香港这个城市,或者来自这个城市的人有一个比较真情的交流。这个电影我就还是希望能做到这个,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是有观众的。

曾经有一个前辈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每个电影都有观众,不过是它的观众在哪里。我其实挺会为这个电影的票房啊,或者是它到底能不能让更多观众看到这个事情感到非常紧张。

但是我觉得到了一个阶段,大家看到了,就好像姜文说的“让子弹飞一会”,大家看到就会慢慢有新的讨论,或者有一个新的感受,会在影迷或者观众圈里面会流动。

我觉得电影的生命其实是在拍完之后,在电影院在放的时候,它的生命还在继续。让观众去决定它的命运,让时代来决定它的命运,我觉得有这么一个感觉。

我们那么多工作人员,费了那么多心力完成这样一个制作,有投资人支持了我,我希望他能回本。也能让大家明白电影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方法,可以用比较纯粹的一种感情的方法来拍。

也希望通过这部电影鼓励更多人去拍一些更有时代性、命题更大一点的电影,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不止是风花雪月题材的作品。

小万:这部作品距《踏血寻梅》已经七八年时间了,这段时间其实你也做了一些网剧和其他项目,在这一段时间内,对于行业、对于自己的创作,有一些什么看法?

翁子光:整个行业我觉得从疫情回来之后,比如春节档票房也不错,所以我觉得其实观众对于电影院看电影这个需求还是蛮大的。因为同一时期平台看电影的习惯性还是来势汹汹,很多人都是喜欢在平台或者家里看电影。

但我觉得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一种有仪式感的东西,你会有很多准备,然后看完之后你会有一个离开电影院的过程,你会跟其他在同场的观众有种共鸣感的。

我觉得对我来说,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我自己挺大的一个信仰。我自己也经常在电影院看,有时候有些老片我也会去找一些电影院,可不可以单独给我放一个这场戏,有这个信仰的。

我觉得现在目前来说还是挺乐观的,市场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怎么去保持它,我觉得还是要很多研究的方向,因为平台或者是其他的观影习惯的确是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Q5:不客气地致敬经典

小万:我们知道你本身是一个影迷,在片中有没有一些对于经典作品的致敬,有哪些导演或者是哪些作品是影响到您对于这部影片的创作?

翁子光:太多了,我也不能说的太多。你会在电影里面发现,包括一些戏里面的某一些小的角色的造型,或者是比如跳舞,或者是情感戏的感觉,或者是布光甚至服饰中审美的那种方式,其实我都是在向很多的香港电影、好莱坞电影致敬。

还有就是香港的粤语片,四五十年代、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我也向很多这类电影做了一些致敬。

具体不说,因为很多,在拍的过程里面,其实已经有很强的这种意思。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影评人,也是一个影迷。我是挺不客气的,就把这些东西我都投放到这个电影里面。

我是希望大家看完这个电影,能感受到香港电影曾经给我们带来过的美好,或者我们这座城市曾经带给我们的很多希望的那些时刻,哪怕是有过痛苦、苦涩,哪怕是有过那些感情里面的难关,但我们还是度过了,我们的人生还是很充实的。

小万:最后一个小问题,片名叫“风再起时”,这恰好是张国荣的一首歌名,为什么起了一个这样的片名?

翁子光:我们叫《风再起时》,其实是完全是一个很微妙的感受,当然那首歌我很喜欢,张国荣也是我偶像。我想起这个片名的时候,是来自于那首歌的歌名,但我也没有想到用那首歌作为电影的主题曲或者宣传曲。

我只是觉得这首歌可能当你看起来是一个很熟悉的感觉,因为现在这个电影是讲人生,讲两个人一辈子几十年的情感,我就觉得像风,是比较意象性的东西,其实挺能表达他们生命的那种流动的那种状态。

所以我就用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中性的名字,讲人生意义,也是我们电影里面重要的一部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