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漫威新片《黑豹2》和港片《风再起时》上映,2023年春节档可以说彻底结束了。但讽刺的是不管是有郭富城,梁朝伟加持的香港电影,还是暌违3年回归内地院线的好莱坞大片《黑豹2》,结果都哑火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两部新片都没有打过已经上映半个月的老片,这两部老片就是《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而具体到票房上面《满江红》还是这个春节档最大的赢家,截止目前上映时间接近20天,票房已经四十多亿了。

这两部片子引起的舆论争议有多大,相信也不用赘述了,两部电影在网上打的热火朝天,各种观点此起彼伏。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上述现象未曾深入了解不予评论,仅从个人角度分析一下两部电影对于这个春节档,还有中国电影的一个反映吧。

《满江红》不是《英雄》,《球2》却是《星球大战》,为什么

我们用科研来比喻《满江红》,好比拿诺奖的课题组使用各种高端仪器堆数据写了一篇文章。为了发一个好期刊给文章加上高大上的研究背景,比如碳达峰、新能源,最后搞得主题很不明确。

如果你是科研小白,看到这种文章,可能也会有收获,毕竟你能学到很多仪器的操作。如果你有了一些科研基础,想挖掘一些创新点,仔细一看这些数据全都是点到为止,没有任何深入分析,话术、技巧、套路充斥着整篇文章,感觉收获不大。

所以,《满江红》就是导演张艺谋利用资源聚集了不同层次的演技派和流量明星,拍了一部电影,为了卖出高票房给电影加上各种元素,比如喜剧、悬疑,结果搞得有些不伦不类了。至少你从中国电影史的角度去分析。

比如对于中国喜剧片,中国悬疑片,那么这部电影注定在中国影史里没有什么位置。

如果你只是为了看一部电影娱乐一下,《满江红》值回票价,毕竟大多数演员演技在线、故事情节处理方式中规中矩,是不错的商业片。如果你有一定的观影基础,想看到一些让你拍案叫绝的东西,这里找不到。包袱不高级、反转很刻意,为了搞笑而搞笑,为了反转而反转,结尾的升华意料之中却没带来多少惊喜。

这时就有一个无法避开的问题,很多观众看部电影不就是娱乐一下,中国电影史什么的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是个好问题对吧,问题就在于《满江红》的对手《流浪地球2》,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是能够名留中国电影史的作品,并且属于20年一部的那种情况。

以我有限的能力除了挑出电影本身完成度的毛病,作为一部硬科幻大片几乎挑不出任何的毛病,如果硬说一个的话就是时间太长且全程无尿点,为什么不能分成上下两部,说点具体的。

第一,虽然是科幻电影,但前半部分也有几个处理的不错的包袱,宇航员上太空电梯前后表现的反差,女主打架时候的方言,都让我笑了几秒。《满江红》唯一让我笑的地方仅仅是真假秦桧绑在一起的镜头。

第二,我看到了中国特效技术的进步,空间站坠落的壮观不输《美国队长2》,海啸灾难来袭的震撼不输《2012》,海底抢救时的压迫感不输《泰坦尼克号》,太空电梯的镜头完美演绎了我心目中的样子。

第三,我泪点很高,印象中从来没有哪个电影情节让我落泪,顶多鼻子一酸,眼眶湿润。但在这里我落泪了两三次,一次是被短视频二创了好多次的“中国航天中队50岁以上的,站出来”,,另一次是太空电梯出场的激动落泪,最后一次就是二百多航天员自杀式引爆核弹。

该故事情节其实也很套路,在战争题材里尤为常见,为了完成某项任务,一群人舍身取义组成敢死队,为了突出感动效果,一般先刻画主人公贪生怕死的形象,最后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犹豫地杀身成仁。

我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出乎意料的感动,或许是镜头切换的节奏,或许是音乐和故事的搭配,但我相信制作团队肯定是用心去处理这一段了,只有创作者用心对待,观众才更容易共情。

除此之外,CG还原吴孟达、AI还原李雪健的声音、郝晓晞传承式的成长等等,这些都能让观众感受到导演团队是在用心去打磨作品。

第四说点虚的文化输出。《满江红》也有文化输出,但仅仅看到的是“精忠报国”的表,披了一层家国情怀的衣,看不到更深层次的里。

《流浪地球2》表面上看不到任何的文化输出,但仔细一看能看到中国人的温良恭俭让,能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愚公精神、能看到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能看到圣人以天下为一家的大同精神。

票房40亿了?《满江红》赢了不意外,不赢才“有鬼”

《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比较的话,前者只是一部还不错的商业娱乐大片。后者对于中国科幻大片,中国电影工业和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开天辟地。前者这样下去中国电影就完了,阻拦了后者引领我们的《指环王》《黑客帝国》等等。

我相信大家在网上肯定看到不少这样的内容,伯光君也写过很多遍不再复述了。

实际上,这两部电影舆论上的争议都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的问题,超越了引申出来的电影工业这个意义,我认为都已经上升到中国流行文化产业的建立,再到中国文化社会意识的一个大讨论。

《满江红》票房为什么能赢?除了电影本身并不烂真的吸引普通观众之外,最大的问题在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营者都是正常和理智的,他们给《满江红》极高的排片率,是因为这样商业收益更高。

电影业界上桌吃肉的只有拍电影的(剧组)、卖电影的(发行)和放电影的(院线)。剧组、发行方、院线是直接从票房里分钱的三家。除了这三家,还有一个群体就是那些在院线管理之外的基层一线的终端影院,这个群体是跟在院线后边要剩饭的。

类似大学实验室里洗瓶子的研究生,是守机器的,干一线活,拿最少钱。

针对这类影院,某些电影把自己当成快消品进行了市场营销,制作成本小于宣发成本,一来二去匀到宣发上的资源就多了,这类电影拿着这些资源跳过院线中介,直接送给基层一线影院(不是院线,是单纯的影院,不包括院线直营)。

以卖货为例,现在有两种货,第一种品质及格,厂家提成也高,但提成仅限春节时段;第二种品质优良,提成偏低但市场反映好,有长尾效应。春节七天你是一线销售,你喜欢向路人推销哪种?

因为这类影院最大利润来源不是票房而是爆米花和可乐,为什么《熊出没》是历年贺岁片之壁?因为家庭观众对于爆米花和可乐消费很高。对于这类影院来说,《球2》是能赚钱的好买卖,M片难得一见的榜一大哥,《熊出没》是连续多年的祖宗。

而且某些国产电影因为“对赌协议”,这是从2012年金融进入中国文化产业以来各种金融手段操作了。什么分账比例让点,虚假票房抬高股市,再和流量经济和饭圈那玩意儿纠缠在一起。

我不确定《满江红》一定是这种操作啊,但它确实有些明显了,低投入有足够的成本空间可以提高院线分成比例,院线排片高完全是逐利的正常反应。这次《满江红》负面评价最大原因是《满江红》宣发方全程打法就流量打法,大投入的宣传+影片及格质量,看完片子宣传于质量明显不匹配。

部分观众本来就产生‘货不对板’被骗的感觉,而出品方因为其高票房使其股价提高出货。

影院方因为宣发方的宣传投入和出品方股票收益需求,入座率有保障,所以提高拍片增加收益,至于《流浪地球2》既然是好口碑的片子有’长尾效应‘,后期《满江红》口碑下降时候再提高《流浪地球2》拍片,赢了两次。

宣发方卖卖卖,《满江红》5亿投资现在40亿+票房,你看多赚钱。

投资方股票涨涨涨,现金套套套,有钱可以请我们的员工看个几百次,一场也不落,深化学习我们企业文化。

看似赢了却输得“一败涂地”,《满江红》对于中国电影的启示

如果没有受损方也是很完美的,可惜《满江红》这样遇到了《球2》。部分被虚假宣传欺骗的观众,观影体验不太好(特别是和《球2》的对比,一个投资六七亿不输世界,一个投资5亿就是转来转去的悬疑喜剧片。

影视行业是最隐藏的一个受损者,《满江红》的成功是金融行业的成功,而不是电影行业的成功。《满江红》是一个很象征性的金融项目,而不是电影项目,最短时间收获最大收益,控制舆论,带节奏出货等等。

让影视行业重新看到流量时代2.0。流量时代1.0被《流浪地球1》和《上海堡垒》终结了。《满江红》携带流量时代2.0.重新出现。流量时代1.0是低质量影片高宣传的话,流量时代2.0就是中质量影片高宣传。

这次又和试图终结流量时代,全面建立中国重工业大片的《流浪地球2》当堂对打。

这样衬托之下两部电影本身的讨论是第一层争议,延伸到电影外的中国电影产业是第二层争议。这个第三层这种模式把中国流行文化搞得乌烟瘴气的,第四层已经引起社会公平问题的讨论。

大家想想,从前几年从208万天价片酬,结果还偷税漏税,明星人设频繁崩塌作品还拍得稀烂,再到四字考试的大爆,这些事儿早已超越娱乐圈的事变成金融问题和社会问题,不断在挑战公众的眼球。

所以,这次两部电影引起如此大的舆论风潮,已经成为了社会现象的一个反弹。《满江红》看似赢了,长远来看输得一败涂地的。导演和主演无不受影响,有人可能问《满江红》票房高很多普通观众还是看的。

问题在于现在决定舆论的是网络,而在网络上发声最多的是年轻观众。谁能决定未来不言而喻,而且从后来看官方和主流媒体哪部电影的采访,宣传更多也是一目了然的。

推荐内容